1983年,徐向前去成都军区视察,下属询问如何招待徐向前,司令员尤太忠说:“给徐帅的招待别搞特殊,但要弄点花样!” 尤太忠对徐向前十分熟悉。 1931年,13岁的尤太忠参加红军后,就被安排在徐向前身边担任勤务员。 那时,徐向前对身边的战士都很关心,尤其是尤太忠年纪不大,更是引起了徐向前的注意。 徐向前对尤太忠关怀备至,不仅在生活上对他照顾有加,还教他读书识字,培养他成长,甚至还教尤太忠指挥作战,这让尤太忠十分感激。 1934年,徐向前认为,尤太忠已经磨砺成熟,就把他调到了一线部队担任排长。 临别前,徐向前特意设了家宴,勉励尤太忠勇往直前。 对尤太忠来说,徐向前不仅是他的老首长,还是他军旅生涯的引路人和师长。 1983年,徐向前到成都军区视察。 而当时成都军区司令员正是尤太忠。 对于徐向前的到来,成都军区上下都很重视,有部下在筹备接待工作时,就询问尤太忠,需要如何接待徐向前,用不用提高接待标准。 尤太忠很了解徐向前,他知道,徐向前元帅一生崇尚简朴,有“布衣元帅”的美誉,他最反感的就是铺张浪费和特殊化待遇。 因此,如果提高接待标准,反而会引起徐向前的反感。 所以尤太忠就指示:“标准不能变,但可以搞点花样。” 尤太忠指出,接待徐向前,需要严格遵守规定,绝不能超标,但要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极其用心的细节安排,让老首长感受到他们的真诚。 而尤太忠口中的“花样”,倒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 尤太忠曾经当过徐向前的勤务兵,对徐向前的生活习惯和革命经历十分了解。 他告诉下级,需要多准备一些粗粮,特别是土豆和红薯,这是因为,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这两样粗粮是我军最主要的食物之一,承载着“忆苦思甜”的特殊意义。 其次,徐向前是山西人,山西特产面食,尤太忠就嘱咐厨房,要多准备一些山西面食,以慰藉老首长的家乡情怀。 除此之外,尤太忠还安排了乱炖之类的菜式,这样就方便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也会亲切融洽一点,这也符合徐向前平易近人的特点。 这些安排,钱没有多花,标准也没有突破,但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尤太忠对徐向前的尊重、了解和发自内心的关怀。 果然,对于尤太忠的安排,徐向前很满意,当他看到餐桌上的土豆、红薯、山西面食时,倍感亲切。 随后,徐向前还欣慰地称赞尤太忠,说他没有忘记艰苦奋斗的本色,对他的评价很高。
志愿军的王牌军长,基本上都是中将军衔,只有一人是少将,他是谁“1950年11月
【6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