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马握手言和成“生意伙伴”,孙玉良:政府版Grok谁更占便宜?】
一张握手的照片,一份仅需0.42美元的报价单,两个看似不同的世界又被一根灰色的纽带悄悄连在一起。那握手发生在九月二十一日的追悼礼上,短短几秒钟的画面,被媒体放大,成了这出新旧合流戏码的序幕。
三天后,美国总务管理局(GSA)把这出戏搬上合约条款:与马斯克旗下的xAI达成“政府版Grok”合作——联邦机构在接下来的十八个月里,可以用仅0.42美元的名义价格接入Grok模型,协议有效期到2027年3月,包含Grok 4与Grok 4 Fast等版本,并被标注为迄今期限最久的一次OneGov类协议。报道里写明,这不是一份小打小闹的试水,而是把xAI正式纳入联邦采购清单的一步。
有人会说,这不过是商业让利;也有人会把它看作政治姿态的一环。马斯克在声明中向特朗普与其团队致谢,表示期待与政府继续合作,把前沿人工智能推向各部门,造福国家。话里话外,是对这次“低价大单”背后政治温度的一次公开认同。
回看今年上半年,二人并非一直眉来眼去——曾因预算和立法等问题激烈交锋,关系一度陷入冷言冷语与公开互怼。如今的拥抱与低价协议,像是一场快速的和解秀,但和解的背后藏着明显的互利算计。外媒注意到了这种“回暖”,并把合约与二人近日的同框联系起来。
把戏的前台叫做“国家需要更便捷的AI工具”,后台则是技术公司对政府市场的长远押注。对政府来说,花小钱试用多家模型、推进数字化,写在公告里的理由充满政策合理性;对xAI来说,拿到政府这一张门票,不只是收入的短期补充,更是长期信誉和市场份额的象征。合约里还写着工程师支持等配套,说明这不仅是买个账号那么简单,而是要把产品真正“植入”流程里。
政治和商业在这里互相借力:对政客而言,推动“政府拥抱AI”可以挂上国家竞争力和行政效率的旗号;对企业而言,赢得政府信任就等于为未来更大、更稳的合同铺平道路。两者握手,不只是社交礼节,更像是把公众话语权和公务需求绑在了一起,让“技术进步”的旗帜替双方掩饰了利益交换的复杂性。
不过,任何一次看似友好的握手,都会留下影子。公众会问:这么便宜的接入,技术安全、合规与责任谁来把关?低价能否等同于适配良好、风险可控?媒体和监督机构会把目光投向这些细节,而企业与政府都会用“加速部署”“节省纳税人钱”这样的措辞为自己辩护。现实里,口号和合同都好填,但流程中的摩擦、漏洞与不满,更耐揪、更难补。
把镜头拉远一点看,这场合约和那张握手照,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符号:科技大亨与政治权力的再次接近,既有个人关系的修复,也有国家层面的技术战略在悄然重构。观众有的人为此鼓掌,期待更高效的政府;有的人却眉头一皱,担心权力与资本在无形中达成新的互惠规则。两种情绪同样真实,也同样不易被一句新闻稿或一张合约彻底抚平。
读这件事,不需要英雄化哪一方,也不必把所有问题都交给道德审判。关注点该放在:规则是否透明?监管是否到位?公众利益如何被保护?当技术以“0.42美元”的价格进入国家机器,成本标签下除了数字,还有权衡与选择。那不是一个花花绿绿的广告语能解决的事,而是要靠持续的监督与公开讨论来检验。
那张握手的照片还会被反复放大;那份看似优惠的合约也会被政策圈的讨论长时间围绕。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重要的不是哪一方更会微笑,而是我们能否在笑容背后,看到那条监督的链条有没有真正牢固。若它稳了,便能稍微放心;若它松了,后面的麻烦和代价,大家都看得见。
握手可以化解一时的怨怼,合同能换来短期的便利,但真正的安心,需要比照片和新闻稿更长、更细的制度安排来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