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考公务员趋之若鹜怎么看,李向安:福泽早就提醒过这不是好事】近年来,经济形势

孙王良评 2025-09-27 09:37:05

【对于考公务员趋之若鹜怎么看,李向安:福泽早就提醒过这不是好事】

近年来,经济形势不太好,企业倒闭的多,员工失业的多,这种情况倒逼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报考人数屡创新高,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有一些地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国有企业员工消费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形成畸形的“公务员经济”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与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李向安律师交流,李向安称: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早已提醒过:“人人都想做官的国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强盛。”。

这句跨越时空的警示,值得我们深思。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之一,考试最热岗位竞争比曾达到数千比一,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年轻人对稳定工作的渴望,但也暴露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李向安分析认为,公务员热的背后是人们对安全感的过度追求。“当社会最优秀的青年才俊都将公务员作为首选职业时,这个社会的创新活力就会受到影响。”。回想当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敏锐地观察到,一个国家的强盛不能依靠人人都想当官的社会氛围,他认为这种“官本位”思想会导致人才过度向政府集中,而民间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则会面临人才匮乏。“中国自古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在封建社会中,做官被视为唯一的光宗耀祖之路。这种思想如果延续到现代社会,将会阻碍国家的全面发展。”李向安如此解读福泽谕吉的观点。

对于福泽谕吉的观点和李向安律师的解读,我深表赞同。人人都想做官,很容易促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依附于权力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扼杀普通人的独立意识和社会活力,最终导致国家停滞不前。并非选择考公务员有什么不好,而是要掌握一个度。当一个社会的精英人才过度集中于官僚系统,而非分散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创新领域时,这个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必然会受到限制,而一个健康的社会结构应当有多元化的成功路径和价值认同。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领域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相对不足?如何创造更加公平、有活力的就业环境?解决公务员过热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构建多元化的成功评价体系。社会应当鼓励年轻人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职业道路,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铁饭碗”。

拿我们的邻国日本为例很能说明问题,这个国家以前和中国一样也是封建社会国家,还是向中国学习的小学生。但这个“小学生”后来“转学”了,改向西方学习,经历明治维新实现了“脱胎换骨”,即便二战成为战败国后百业凋零,也能很快崛起,那么原因何在呢?福泽谕吉曾提出一个精辟的论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思想的现代化,然后是制度的现代化,最后是器物的现代化。”,这一论点揭示了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逻辑。思想现代化是前提,它为制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制度现代化是桥梁,它为器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器物现代化是结果,它最终体现国家的发展水平。如果顺序颠倒,只注重器物层面的引进和模仿,而忽视思想和制度的革新,最终难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李向安称:只有器物的现代化,没有思想制度的现代化,最终是实现不了现代化的!思想与制度相结合,才能发挥思想制度的伟大力量!就构建法治社会而言,法治思想必须上升到法律制度层面上来,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法治思想的价值,如果不能把法治思想上升到制度层面,那么法治思想将难以被具体落实,构建法治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李向安的这一见解点明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思想的变革必须通过制度固化下来,才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力,例如法治理念只有转化为具体的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才能真正约束权力,保障权利。

李向安就是一个辞去公职选择“北漂”的律师,我也曾在政府部门工作,最后生命的航船选择来北京创业。我认为:“公务员只是众多职业选择之一,不应当被神化。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有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工程师等各类人才都能获得尊重和认可的价值体系。”,福泽谕吉的警示和李向安的解读提醒我们,公务员热现象背后反映的是社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深层次问题,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各行各业都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形成百花齐放、百业兴旺的良性发展格局。只有当年轻人敢于追梦、勇于创新,而不是一味寻求体制内的安全感时,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营造更加开放、多元、公平的发展环境。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需要更加坚定地推进思想解放和制度创新,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现代化。这条路或许更为漫长艰巨,但却是通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李向安律师:以无罪辩护、民商诉讼、替人翻案著称于法律界,已成功办理多起重大案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其“弘扬人性法治之精神,恪守做人做事之道德”之为人宗旨,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0 阅读:0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