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州,53岁的饭店老板谢某结识了失足女罗女士,多次发生交易关系。谢某再次约罗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25 17:43:18

广东连州,53岁的饭店老板谢某结识了失足女罗女士,多次发生交易关系。谢某再次约罗女士见面时,在冲凉洗澡的时候猝 死,罗女士报了警后被拘,还被谢某的家人起诉索赔131万,但最终谢某家人的诉求被驳回了。   2025 年 8 月 18 日,广东连州法院的送达窗口前,罗女士接过一审判决书时,指尖的颤抖比 15 天拘留释放那天更甚。 判决书中 “驳回全部诉讼请求” 的字样旁,附着一份警方出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复印件。正是这份标注 “猝死” 的文书,成了戳破 131 万索赔诉求的关键证据。 而此刻她口袋里的手机里,还存着 2025 年 5 月 21 日 16 时 27 分的报警通话记录,那段 12 分钟内完成报警与呼救的录音,成了她履行救助义务的铁证。 这份引发热议的判决书,实则是一场围绕 “证据与因果” 的法律博弈。 时间回到 2025 年 7 月的庭审现场,谢某的妻子吴某将一叠材料拍在原告席上,其中既有谢某的火化证明,也有标注 “1100 元” 的微信转账截图。 “从今年 1 月到 5 月,她和我丈夫微信联系 4 次,每次收 200 到 400 元,最后一次见面直接导致人没了!” 吴某的声音带着哭腔,指着被告席上的罗女士强调。 但罗女士的代理律师随即出示了两份关键证据:一份是连州市公安局的人身检查记录,显示事发当晚罗女士身上无可疑物品、身体无损伤,排除了暴力致害可能; 另一份是 110 接警平台的通话日志,证明罗女士在听到谢某惨叫后,于 16 时 27 分首次报警,16 时 39 分又应急救中心要求补充说明情况,全程未延误救助。 庭审焦点的背后,是 2025 年 5 月 21 日那个闷热下午的完整真相。根据微信聊天记录还原,当天 15 时 42 分,经营饭店的谢某通过微信联系罗女士:“老地方,还是 400。” 这是两人自 2025 年 1 月初相识后的第 5 次约定,前 4 次交易均在同一出租屋进行,谢某每次都先支付费用,再短暂休整。 16 时 10 分罗女士抵达时,谢某已满身汗渍地在门口等候,递过 400 元现金后说 “天太热,我先冲个凉”。 16 时 25 分,卫生间传来 “扑通” 声,罗女士推门看到谢某倒在淋浴间,身体抽搐、面色焦黄。“我当时腿都软了,摸手机的手一直在抖,先打了 110,警察让我马上叫 120。” 罗女士在庭审陈述时说,她直到民警和救护车同时抵达的 16 时 40 分,都没敢挪动谢某的身体,只是蹲在旁边反复喊他的名字。 医生现场宣布死亡后,警方的调查让这段非法交易关系浮出水面。经查,罗女士自 2024 年中秋节来连州后,便通过街头搭讪招揽生意,谢某是她的固定客源之一。 5 月 22 日,连州市公安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罗女士 “多次提供性服务收取嫖资 1100 元”,给予行政拘留 15 日的处罚,并没收全部嫖资。 罗女士以为 “受了罚就了结了”,没想到 6 月中旬收到法院传票,吴某以 “罗女士的违法行为导致谢某猝死” 为由,索赔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 131 万余元。 法院的审理最终聚焦于两个核心问题:因果关系与过错认定。关于死因,警方出具的医学证明已明确 “猝死”; 且后续调查显示谢某生前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长期服用冠心病药物,其猝死与自身基础疾病直接相关。 而罗女士的行为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法院认为:“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需存在法律上的直接关联,谢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明知自身健康状况仍自愿参与非法交易,应自行承担风险。” 更关键的是,罗女士在事发后 12 分钟内完成报警与呼救,已尽到普通人的合理救助义务,不存在任何主观过错。 如今,罗女士已回到湖南老家,在县城的一家制衣厂找到工作,每月挣 4000 多元。她删掉了所有陌生微信联系人,手机里只存着家人和工友的电话。 “以前总想赚快钱,现在才知道踏实干活最安心。” 她说,偶尔看到新闻里讲法律案例,还会想起那份判决书。 而吴某一家已关闭了谢某经营的饭店,搬离了连州,虽未上诉,但至今未领取谢某的骨灰。 这场由非法交易引发的悲剧,最终以法律的理性画上句号。它不仅厘清了 “过错与责任” 的边界,更传递出一个重要共识; 每个社会成员,无论身份如何、是否犯错,其合法权益都将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而自身行为的后果,终究需要自己承担。   信源:红星新闻 2025年9月22日 53岁男子性交易前猝死,家属诉卖淫者索赔131万元,一审判了

0 阅读:64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