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报复,果然来了!巴基斯坦前脚刚和沙特“结盟”,美国后脚就在联合国,给巴境内的恐怖组织“松绑”。但这恰恰证明,巴铁走对了路。现在,是时候学习以色列,在阿富汗边境,建立一个“非接触缓冲区”了! 2025 年 6 月,巴基斯坦白沙瓦的油气中转站里,印有 “中东 - 南亚能源联盟” 标识的油罐车缓缓驶离,朝着阿富汗边境方向进发。 这是联盟成立后的首次跨境能源运输测试,30 辆油罐车装载的沙特原油,将通过巴基斯坦陆路通道,最终送达乌兹别克斯坦。车厢上 “人民币结算” 的红色字样格外醒目; 而负责护送的巴军车队中,多了几辆搭载中国 “翼龙 - 2” 无人机的指挥车。 这场看似普通的运输测试,实则是巴基斯坦对美国联合国 “报复” 的最强回应,也揭开了 “非接触缓冲区” 建设背后更复杂的博弈棋局。 2025 年 1 月,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中巴反恐提案的第二天,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部落长老们就齐聚奎达市政厅。“美国人护着恐怖分子,咱们不能让自家土地变成战场。” 俾路支最大部落 “马里” 的首领艾哈迈德・汗拍着桌子说。这次会议后,一个意想不到的合作模式诞生; 巴基斯坦军方提供技术支持,部落武装负责缓冲区外围的巡逻,而当地村民则参与传感器布设和基础设施维护。 “以前部落和政府总有些矛盾,但这次不一样,恐怖分子炸了我们的水井,毁了我们的农田,护着缓冲区就是护着自己的家。” 参与巡逻的部落青年卡里姆说。这种 “军民 + 民间” 的协作,让缓冲区建设速度比预期快了 40%,也让美国试图煽动部落分裂的计划落空。 美国否决提案的深层动机,在能源运输测试中暴露无遗。根据联盟内部数据,此次运输的原油交易中,70% 采用人民币结算,剩余 30% 使用沙特里亚尔,完全绕开了美元体系。 “这相当于在‘石油美元’的墙上凿了个洞。”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直言。 事实上,美国在表决前就通过沙特王室顾问施压,要求取消人民币结算条款,甚至提出 “提供 100 亿美元军事援助” 作为交换,但沙特国王直接拒绝; “我们的合作不针对任何国家,但也不会受任何国家胁迫。” 更让美国焦虑的是,运输路线恰好经过中巴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未来这条通道若常态化运行,将成为中东连接中亚的 “能源大动脉”,彻底改变美国掌控的能源地缘格局。 缓冲区建设中的技术细节,更凸显出多方协作的智慧。在喀布尔河段落,中国企业提供的无人巡逻艇不仅能监测非法越境,还能实时采集水文数据,为沿岸农田灌溉提供支持; 巴军部署的智能传感器,除了识别恐怖分子,还能预警山体滑坡和洪水,惠及周边 30 多个村庄。“以前一到雨季就担心房子被冲垮,现在传感器提前三天就能预警,我们有足够时间转移物资。” 村民法蒂玛说。这种 “防御 + 民生” 的双重价值,让缓冲区从 “军事工程” 变成了 “民心工程”,也让美国抹黑 “缓冲区破坏地区稳定” 的说法不攻自破。 印度在这场博弈中的角色,比美国更显尴尬。此前印度通过 “俾路支解放军” 向巴基斯坦境内输送武器,试图破坏中巴经济走廊,但缓冲区建成后,武器运输路线被切断; 2025 年 4 月,巴军在缓冲区查获了一批来自印度的反坦克导弹,证据直接提交给了联合国。“印度一直想当南亚霸主,但这次却成了恐怖主义的帮凶。” 巴基斯坦外长在记者会上说。更让印度头疼的是,中亚国家因能源运输合作,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日益密切,印度原本计划的 “中亚 - 印度走廊” 项目,如今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如今,“中东 - 南亚能源联盟” 已有 8 个成员国,除了沙特和巴基斯坦,阿联酋、卡塔尔、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也陆续加入。 联盟计划 2026 年将跨境运输量提升至每年 1000 万吨,同时修建从巴基斯坦到伊朗的支线,进一步扩大能源网络。 而缓冲区建设已完成 50%,预计 2026 年全面投入使用后,不仅能彻底阻断恐怖分子渗透,还将成为区域贸易的 “新枢纽”。 阿富汗的锂矿、巴基斯坦的棉花、沙特的石油将在这里集散,形成一个年产值超 500 亿美元的经济圈。 美国的 “报复” 最终成了 “助攻”。它让巴基斯坦看清了美国霸权的本质,也让更多国家意识到抱团合作的重要性。 从部落武装参与巡逻到人民币结算的能源运输,从 “防御工程” 到 “民生项目”,巴基斯坦用一种更灵活、更接地气的方式,破解了美国的围堵。 未来,随着能源通道的完善和缓冲区的建成,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美国想靠 “纵容恐怖主义” 维持霸权,而发展中国家正在用 “合作与发展” 书写新的规则。 信源:巴基斯坦与沙特阿拉伯签军事协议,多国受震动。——2025-09-19 06:17·环球网
美国人现在“恐印”到什么程度了,由于工作签证问题,印度人急于返回美国,结果美国人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