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和西贝那场“预制菜口水战”还在网上飘着热乎气儿,国家卫健委就甩出一记重磅—

兜兜小贝儿爱分 2025-09-14 14:28:15

罗永浩和西贝那场“预制菜口水战”还在网上飘着热乎气儿,国家卫健委就甩出一记重磅——《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刚过专家审查,马上要向全社会征求意见了。 餐厅必须明明白白告诉顾客:“这道菜是现炒的,那道是预制菜加热的。”“终于不用吃‘盲盒’了!”“餐厅再也不能拿预制菜当现炒菜糊弄人!” 这事儿为啥能引爆全网?说白了,是大家被“预制菜刺客”伤得太深。你花高价点个“农家小炒肉”,结果后厨从塑料袋里倒出加热好的半成品;你带孩子去吃“手工水饺”,结果馅料是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速冻货。 更气人的是有些餐厅连菜单都不标,服务员被问急了还硬着头皮说“我们全是现做的”。罗永浩为啥跟西贝杠上?就是因为他发现某道招牌菜口感和现炒差太远,质疑是预制菜,结果西贝死不承认。 这种“信息不对等”的消费,就像拆盲盒——拆出惊喜算你运气好,拆出失望才是常态。 其实大家反对的从来不是预制菜本身。你赶时间点个自热火锅,图方便买包速冻水饺,没人会跳出来骂街。 但问题在于餐厅把预制菜当现炒菜卖,价格还和现炒一个价,这就等于拿消费者的信任当韭菜割啊! 有网友算过账:一份现炒的酸菜鱼要38元,预制菜加热的酸菜鱼成本可能不到10元,但餐厅照样卖38元。更离谱的是有些预制菜为了延长保质期,加了防腐剂、香精,消费者吃进嘴里的是“科技与狠活”,却以为是“大厨手艺”。 这次国标草案明确“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还要求餐厅必须公示使用情况,简直就是给消费者递了把“防骗盾牌”。 这政策一出来最慌的是谁?当然是那些靠“模糊营销”混日子的中小预制菜厂。草案里提了俩硬指标:一是必须用冷链运输,二是禁止添加防腐剂。这两条直接把成本拉高了15%到30%。小厂子没钱升级冷链设备,也扛不住原料涨价,估计两年内得被并购或者倒闭。 但头部品牌可高兴坏了——比如安井食品、味知香这些大厂,本来就有冷链和研发优势,现在政策一规范,市场直接向他们倾斜。有业内人士说:“以后预制菜行业会像牛奶行业一样,小作坊淘汰,大品牌垄断,消费者反而能吃到更安全的菜。” 对餐厅来说,这政策其实是把双刃剑。藏着掖着的肯定被消费者用脚投票;但主动公示的,反而能靠“透明”圈粉。 比如有些餐厅已经在菜单上标“预制菜加热”和“现炒现做”,结果发现,标明预制菜的菜品销量没降,反而因为“价格实在”吸引了一批理性消费者。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等半小时现炒,但大家需要的是“明明白白消费”——你告诉我这是预制菜,我愿意为方便买单;但你骗我这是现炒的,我就要投诉你。 这次国标草案的出台表面看是给预制菜“上户口”,本质上是给消费者“撑腰”。当“是否使用预制菜”从“行业秘密”变成“法定公示”,餐饮业才能真正告别“野蛮生长”,进入靠品质和口碑说话的新阶段。 对咱们消费者来说,以后点菜前多看一眼菜单标注,就能避开“预制菜刺客”;对行业来说,只有把“透明”当成底线,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你下次去餐厅会主动问“这道菜是预制的吗”?如果餐厅标明了,你会因为便宜选预制菜,还是宁愿多花钱等现炒?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预制菜 预制菜鉴别 预制菜单菜 “餐厅是否使用预制菜”将强制披露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兜兜小贝儿爱分

兜兜小贝儿爱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