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红五军军长孙玉清被马家军俘虏后,敌人未能识破他的真实身份,将其送往火神庙关押,谁料,一位同样被俘的年轻红军战士走上前去,向其行礼道:“军长,你也来了?”敌人一听,又惊又喜!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1937年3月,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苦战五个月后,终于支撑不住了。梨园口一仗打完,部队被打散,建制已经不复存在。 孙玉清跟着王树声、李聚奎等老战友组成小分队,沿着祁连山艰难东进。白天躲在山洞里,晚上摸黑赶路,饿了啃树皮,渴了吃雪团。 那天傍晚,他们刚在一个背风的山洞里生起火,想烤烤被雪水浸透的衣服,马家军的骑兵突然从山坳里冲了出来。枪声大作,小分队仓促应战,十几个人对几百敌军,很快被冲散了。 孙玉清带着幸存的十几个干部战士继续突围,他们脱下军装,化装成逃难的老百姓,白天躲藏,夜里赶路,想尽快回到陕北。 可惜天不遂人愿,在酒泉南山三道沟,他们遭遇了马家军的巡逻队。这次交火中,孙玉清胳膊和腿部中弹,鲜血直流,再也跑不动了。 在金佛寺南观山河谷,当地的地主民团把他抓住了。那些民团的人只当抓了个普通红军,随手把他和其他战俘一起关进了火神庙。 火神庙里关着上百名被俘的西路军战士,大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里满是疲惫。当孙玉清被押进来时,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认出了他,激动地上前敬礼:“军长,你也来了?”就是这句话,让敌人发现他们抓到了一条“大鱼”。 敌人立刻把孙玉清单独关押,先送到旅部,随后转到西宁,交给了马步芳。 马步芳得知抓到红军军长,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能让孙玉清投降,不仅可以瓦解红军士气,还能向蒋介石邀功。 起初,他安排298旅参谋长天天陪着孙玉清,一起吃饭洗澡,嘘寒问暖,试图用优厚待遇软化这个铁骨铮铮的共产党人。 孙玉清对这些小恩小惠不屑一顾,整日沉默不语。马步芳见软的不行,决定亲自出马。 在省政府的豪华客厅里,马步芳穿着笔挺的军装,摆出一副军长对军长的架势:“你是军长,我也是军长。你今天成了俘虏,有什么话要说?” 孙玉清昂首挺胸,目光如炬:“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参加红军那天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就是死,也死得其所,死得光荣!” 他顿了顿,直视着马步芳:“你们打仗靠什么?靠'牦牛阵',用老百姓的命去填。你们抓壮丁当炮灰,不打日本侵略者,专门残害红军。你也配叫军长?” 这番话说得马步芳面红耳赤,一时语塞。他原本想摆架子压服对方,没想到反被训了一顿。 马步芳不甘心失败,又打起了感情牌。他知道孙玉清的妻子岳兰芳也被俘了,正在陆军医院做苦工,便安排夫妻见面。 当岳兰芳被带到孙玉清面前时,两人四目相对。妻子眼里噙着泪水,丈夫却异常平静。孙玉清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妻子的肩膀:“不要害怕。” 就这四个字,没有儿女情长,没有生离死别的悲伤。他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妻子,也告诉所有人:共产党人的信仰,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动摇。 马步芳又带孙玉清去看那些在西宁服苦役的红军战俘,战士们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面黄肌瘦,正在搬运沉重的物资。 看到军长来了,战士们的眼睛里闪出光芒。孙玉清不顾敌人的监视,提高声音,让所有人都能听到:“同志们,西路军虽然暂时失败了,但是红军还在!陕北的红军已经壮大了,党中央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红军是杀不完的,革命一定会胜利!” 这番话像一道闪电划过阴霾的天空,战士们挺直了腰杆,眼神里重新燃起希望。监视的敌人慌忙把孙玉清拉走。 软硬兼施都没用,马步芳终于撕下了伪善的面具。1937年5月下旬的一个深夜,马忠义奉命带人闯进孙玉清住的小楼。 几个匪兵架起孙玉清就往外拖。在后院的马厩里,他们把他绑在马槽旁的木柱上。 孙玉清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没有求饶,没有恐惧,只是用愤怒而坚定的目光瞪视着这些刽子手。 28岁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更令人发指的是,马步芳为了向蒋介石邀功,竟然下令割下孙玉清的头颅,拍成照片送往南京。 孙玉清牺牲后不久,他的妻子岳兰芳也被敌人杀害。这对革命夫妻,把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他们深爱的事业。 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仅要记住孙玉清的英勇不屈,更要记住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革命者。 他们大多很年轻,本可以有其他的人生选择。但他们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选择了随时可能牺牲的革命事业。 孙玉清的故事告诉我们,信仰的力量可以超越生死。当一个人真正相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是正义的,是值得的,那么任何威逼利诱都无法让他屈服。 这就是那一代共产党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和平年代,我们或许不需要像他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那种坚守信念、不畏强权的精神,永远值得传承。 信源:【聆听·铭记】第三讲:西路战将孙玉清——澎湃新闻
1937年5月,红五军军长孙玉清被马家军俘虏后,敌人未能识破他的真实身份,将其送
玉尘飞啊
2025-09-08 17:34: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