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抗联战士杜希刚正要睡下,院外的狗突然叫起来,他刚想翻身下床,谁知几个

玉尘飞啊 2025-09-08 17:34:04

1944年,抗联战士杜希刚正要睡下,院外的狗突然叫起来,他刚想翻身下床,谁知几个日军已经冲了进来!领头的黑大个狞笑道:“你是杜希刚?可算抓到你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4年冬天的黑龙江绥棱,积雪已经没过膝盖。杜希刚躺在农户张禄家的炕上,这几天他一直在帮主人家干农活,掩护自己检查抗日救国会工作的真实身份。 院子里的狗突然狂吠起来,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六七个陌生人已经破门而入。领头的黑大个用手电筒照着他的脸:“你就是杜希刚?” 这一年,杜希刚24岁,在东北抗联已经战斗了9年。 1935年参军时,杜希刚只有15岁。那时的东北,日军岗楼遍布,老百姓的粮食被抢光,稍有反抗就会被杀。汤原县望江镇这个穷孩子,原名叫杜希宝,参军后改名杜希刚。 他枪法极准,很快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里有了名气。战友们都知道,队伍里有个年纪最小的神枪手,百步之内几乎弹无虚发。 可参军不久,噩耗传来。日伪军因为他参加抗联,对他的家人进行报复。据幸存的老乡回忆,日军把他父母和妹妹关进屋里活活烧死,两个哥哥被装进麻袋扔进江里。 杜希刚偷偷回过一次家,只看到一片焦黑的废墟。他在瓦砾堆前站了整整一夜,天亮时对身边的战友说了一句话:“这仇,记下了。” 东北的冬天,气温常常在零下四十度。抗联战士们穿着单衣,在林海雪原里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周旋。他们吃树皮、啃草根,靠着对这片土地的熟悉打游击战。 1943年冬天,一个叛徒的告密让小分队的前营被一百多日伪军包围。杜希刚和战友孙国栋得到消息,后营的十几个战友还不知情。 两人只穿着单衣就冲进雪地,在齐膝深的雪中跑了15里山路。他们的脚已经冻得失去知觉,但还是赶在日军之前通知了后营转移。 到了1944年12月,组织安排杜希刚和孙国栋去绥棱北大沟检查抗日救国会的工作。为了不暴露身份,两人都没带武器,白天帮农户干活,晚上秘密开展工作。 12月19日晚上被捕时,杜希刚心里最恨的是没带枪。后来他才知道,告密的是两个早就投靠日军的地痞,为了赏金出卖了他们。 当时日军的悬赏布告上写着:抓住于天放奖五千块大洋,抓住孙国栋奖三千块,还有胶皮鞋、棉布等紧缺物资。 监狱里阴暗潮湿,充满霉味。日军要给杜希刚钉脚镣,让他坐在地上。杜希刚说:“拿个凳子来。” 日军不耐烦地按他肩膀,杜希刚后退一步,一脚踹在日军肚子上。随后七八个日军一拥而上,给他钉上了两副九斤重的脚镣。 隔着木板墙,孙国栋的声音传来:“老杜,咱们死了不要紧,四万万中国人会替咱们报仇。”杜希刚回应:“放心,一个字都不会说。” 接下来的几个月,日军用尽了各种手段。老虎凳、辣椒水、烙铁,每一种酷刑都在他身上留下痕迹。审讯室里经常传出皮肉烧焦的味道。 有一次,日军把他吊起来打了三个小时,打累了就用冷水泼醒他继续打。杜希刚咬破了嘴唇,血顺着下巴流到地上,但始终没有说出任何关于组织的信息。 日军审讯官曾经试图劝降:“你还这么年轻,何必为了那些人送命?说出抗联的据点,我们保证你的安全,还有大笔赏金。” 杜希刚吐了一口血沫:“我是中国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监狱。当牢门打开时,杜希刚已经瘦得不成人形,两条腿因为长期戴镣铐溃烂流脓。 战友们把他抬出监狱时,发现他的肺部已经严重受损,患上了浸润型肺结核。这在当时几乎等同于绝症。 党组织安排他到本溪市总工会担任秘书,不用再上前线。1950年又把他送回黑龙江的省医院治疗。医生说,他的肺部阴影面积太大,能活下来已经是奇迹。 1963年1月13日,杜希刚在哈尔滨去世,年仅43岁。临终前,他对陪在身边的老战友说:“我这辈子,对得起死去的家人,对得起牺牲的战友。”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档案里记录着他参加的大小战斗七十余次,其中有名有姓可查的就有四十多次。 时间过去了80年,东北的冬天依然寒冷,但再也不会有人需要在雪地里啃树皮充饥,不会有人因为反抗侵略者而失去全家。 这一切的改变,是因为曾经有无数个杜希刚,在最黑暗的时刻选择了抵抗,在最绝望的境地里没有放弃。 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留下名字,甚至没有留下一张清晰的照片。但他们曾经真实地活过,战斗过,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 就像杜希刚,43年的生命里,有9年在打仗,有1年在监狱,剩下的日子都在和病魔斗争。他没过过一天舒坦日子,却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这或许就是那一代人的底色,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然后在和平到来时默默退场,不要鲜花,不要掌声,甚至不愿意多谈自己的功绩。 他们留给这个世界的,除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还有一种精神——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相信明天会更好。 信源:【老刘故事会(164期)】回忆杜希刚同志(七)—— 绥化晚报

0 阅读:9

猜你喜欢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