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因给日本731细菌部队洗白而被上海交大开除的曹树基,被香港大学接收了,现在是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的荣誉教授。 当“荣誉教授”的头衔与“否认731部队罪行”的过往叠加,香港大学的这一决定,早已不是单纯的学术人事安排,而是一场关于历史正义、学术底线与教育机构社会责任的公共拷问。 731部队的罪行,从来不是“学术争议”,而是用无数同胞生命刻下的血泪事实。 国家档案局曾专门上线“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证”专题,其中《特别移送档案》详细记录了1549名受害者的信息,最小的仅12岁; 他们或被用于活体实验,或被细菌武器残害,每一个名字都是对“731部队虚构论”的最有力驳斥; 就连日本学者森村诚一,都在1982年通过采访731部队原成员,披露了“每周解剖两到三名活体中国人”的录音文字,让战犯的亲口供述成为无法抵赖的罪证。 而曹树基在2020年3月的采访中,却公然宣称“731部队纯属虚构”“日军人体实验是中国碰瓷”,甚至扬言要写论文否定这一切。 这种言论,不是“学术观点差异”,而是对历史事实的公然践踏,是对遇难同胞的亵渎,更是对民族情感的严重伤害。 上海交大当年撤销其教职、取消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决定,正是对这种“突破底线”行为的明确否定。 香港大学与上海交大的不同选择,暴露出教育机构在“学术自由”与“历史责任”之间的认知分野。 上海交大在曹树基言论曝光后,迅速依据规定作出处理,背后是对“学术研究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原则的坚守——学术自由的前提,是不触碰历史真相的红线,不伤害民族情感的底线。 而香港大学在时隔数年后,却以“荣誉教授”身份接纳曹树基,这一行为让公众质疑:港大是否混淆了“学术包容”与“底线失守”? 荣誉教授虽非全职,但代表着学校的学术立场与价值导向,聘请一个曾公然否认侵略罪行的学者,传递出的信号极其危险。 它可能让学生误以为“历史真相可以被随意否定”“侵略罪行可以被学术包装洗白”,进而侵蚀年轻一代的民族认同感与历史敬畏心。 更让公众无法接受的是,港大的这一决策并非孤立的“失察”,而是其近年来多次触碰教育红线的延续。 此前,港大就曾纵容持有“港独”倾向的人士担任教职,这些人在课堂上宣扬分裂观点,煽动学生对抗社会秩序; 校园内也曾出现“港独”标语与旗帜,学校却未及时制止,显露出对分裂主义的纵容态度。 大学的核心使命,从来不止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尤其是在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内面临经济转型、科技突破的挑战,外部有敌对势力不断干扰,强化民族历史认知、加强爱国教育更显重要。 港大此时聘请曹树基,恰恰与这一时代需求背道而驰:它不仅是对历史正义的漠视,更是对教育责任的逃避,让公众对香港高校的教育导向产生更深的担忧。 截至目前,香港大学对舆论质疑始终保持沉默,这种“回避”进一步激化了公众情绪。社会各界的诉求清晰且一致:港大必须撤销对曹树基的任命,公开回应历史认知与学术底线的问题。 因为这不仅关乎一个学者的去留,更关乎教育机构是否能守住“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大义”的底线。 一所大学若失去对历史真相的敬畏,失去对民族情感的共情,即便拥有再多学术资源,也难以培养出有责任感、有家国情怀的人才。 曹树基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教育领域中“历史认知”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历史的伤疤不容遗忘,遇难同胞的尊严不容践踏,任何试图洗白侵略罪行、否定历史真相的行为,都将遭到社会的谴责; 任何纵容这种行为的教育机构,也终将失去公众的信任。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而“立德”的首要前提,就是尊重历史、坚守正义。 香港大学若想重建公众信任,就必须正视争议,纠正错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历史底线与教育责任的坚守——这,才是大学真正的“荣誉”所在。 信源:搜狐网——上海交大教授曹树基引发关注,希望疫情延长,言论引发众怒
炸了!日本议员山添拓甩出颗重磅炸弹——把防务省藏了70多年的731档案,连标着“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