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判决书往桌上一拍,两年冤案昭雪。 结果呢?武大把这份判决书当成了擦桌布,看都没看一眼。 两年前,凭一篇小作文,三天之内就把一个叫肖同学的男生打成“性骚扰”,处分决定下得比外卖都快。那效率,那果决,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抓什么通缉要犯。 简直是胡闹。 现在,法院白纸黑字的判决下来,说白了就是“抓痒误会”,不构成骚扰。两个多月过去了,当初那个“记过处分”却像牛皮癣一样,死死粘在肖同学的档案上,抠都抠不掉。 说白了,这不是程序问题,是脸面问题。为了平息舆论,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一个学生的清白;如今真相大白,却为了保住自己那点可怜的“权威”,死不认错。 更有意思的是,写小作文的那个女生,这两年过得风生水起,保研、过法考,前途一片光明。她那篇写着“新中国成立1049年”的奇葩论文,好像也没耽误她什么事。而被冤枉的肖同学呢?保研资格没了,奖学金飞了,连爷爷抱憾离世都没能等到一个公道。 当一个错误处分的撤销,比当初下达它要困难百倍时,你还敢相信它所谓的“实事求是”吗? 看着那份迟迟不肯撤销的处分通知,就像看着一堵冰冷的墙。 墙上写的不是校规,而是四个大字——“概不负责”。
一张法院的判决书,把武汉大学推上了火山口。这纸判决,直接给校方之前的一次“性骚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