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班班主任的手往桌上猛地一拍,茶杯里的水都震了出来。 他瞪着我说:“你家孩子初一初二那点分,全是虚的!就是个屁!” 这话糙,理不糙。初一初二学的玩意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靠死记硬背加点小聪明,混个高分太容易了。有意思的是,家长还真把这当回事儿,以为自家娃是清华北大的苗子。 结果呢?一到初三,知识点开始玩儿命地勾连,物理的电学和力学搅在一起,数学的函数恨不得把几何也拖下水。这时候,脑子里没“框架”的孩子,成绩说崩就崩,跟山体滑坡一样,连个预警都没有。 这就叫“伪学霸现形记”。 很多家长一到暑假就疯了,今天刷三套卷子,明天报五个补习班,跟上了发条的驴一样,以为拉磨拉得快就能赢。说白了,这不就是盖楼没图纸,光顾着玩命搬砖吗?最后累个半死,盖出来的就是一堆垃圾。 讽刺不?花了最多的钱,用了最笨的办法,还亲手把孩子的学习兴趣给掐死了。 那位班主任后来给我看了一本他们尖子生都在用的《五大科考点笔记一本全》,我才恍然大悟。这玩意儿最狠的地方,就是把三年的知识给你织成了一张“思维导图”。它告诉你,物理的欧姆定律这三年考了209次,基本就是送分题;数学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必考,躲都躲不过。这哪是教辅,这他妈是考场GPS啊! 去年他班上有个中等生,暑假就抱着这玩意儿啃,愣是把过去两年的知识漏洞全补上了。开学摸底考,直接窜了83个名次,把所有人都干蒙了。这算逆袭吗?这不叫逆袭,这叫回归常识。 夕阳下,那些还在题海里挣扎的身影显得特别悲壮。 可真正的竞争,从来不是看谁的砖搬得多,而是看谁先画出了那张摩天大楼的图纸。
所以最后校长选了哪个凳子啊?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