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刚给德国上千吨稀土,就收到德方对中企毁约的坏消息,这样的态度还想不影响默茨访华? 据媒体8月25日报道,今年7月,中国稀土磁铁出口量达到5577吨,比6月份大幅增长近75%,连续两个月保持上升趋势,创下今年1月以来的最高记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成为这批稀土的最大买家,单月进口1116吨,美国和越南紧随其后。这些数字说明,国际市场上对中国稀土的需求仍在持续增长。 稀土这东西,听起来有点专业,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它是制造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智能手机甚至军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中国不仅是稀土资源大国,也是全球稀土加工和技术输出的核心国家。正因如此,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理也在逐步收紧。 今年4月,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宣布,对七类中重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到了7月,国家安全机关还查处了一批稀土走私案件,进一步表明稀土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地位日益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中方依然向德国出口大量稀土,显然是有诚意在的。要知道,德国电动汽车行业非常依赖稀土,每辆电动车的电机平均需要4.5公斤稀土,而全球93%的稀土供应来自中国。 四月份中国收紧相关出口后,德国车企一度非常着急。经过反复沟通,八月份中国终于对德国开放了绿色通道,德国总理默茨还公开表示感谢中方的“务实合作”。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边稀土的货才刚刚到港,德国那边就传来了让人失望的消息。 一家名为Luxcara的德国风电开发商,可能取消与中国明阳智能已经签定的风力涡轮机供应合同,转而采用德国-西班牙企业西门子歌美飒的产品。 该风电项目位于德国北海,原本计划安装中国制造的涡轮机,预计发电规模可满足40万户家庭需求。 Luxcara对外解释的原因是运营需要,因为他们另一个附近的风电场也用了西门子的设备,统一维护会比较方便。 但声明末尾还加了一句话,说安全性的提升是一个积极的副作用。这句话听起来平常,却透露出一些非商业的考量。 事实上,这个项目从刚开始就不断引发争议。去年四月,欧盟委员会就对中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发起了反补贴调查,涉及多个欧洲国家的风电项目。 一些欧洲政界人士和行业组织声称中国设备可能威胁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甚至猜测中方可能通过设备远程控制或收集数据。 尽管这些说法多次被中方和企业驳斥,但还是影响到了部分舆论和政策的走向。尤其值得留意的是,这次供应商变更的时间十分微妙,正好在德国总理默茨准备访华之前。 有分析认为,Luxcara主动取消订单,其实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德国政府直接出面否决的尴尬,不然可能引发更大的外交风波。 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西门子歌美飒近年来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项目延期和高额维修费用,能否按时交货还是要打一个问号。 相比之下,中国明阳智能等企业不仅技术可靠、价格有竞争力,还在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数据显示,中国风电企业已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全球绝大多数风电订单都被中国拿下,西方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只有13%。 另一方面,德国和欧洲目前正面临能源转型的严峻挑战。政府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30吉瓦的海上风电装机,但本土供应链进度缓慢、成本高昂。 如果一味排除中国设备,很可能导致项目推迟、电价上涨,最终影响减排目标的实现。已经有德国能源公司警告,没有中国技术参与,很多项目在经济上难以可行。 更反映出问题的是德国的矛盾心态,一些政治人物一边强调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一边又不得不依靠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 总体来看,这次事件不仅是一次商业合作上的变化,更反映出中德乃至中欧关系当前的复杂局面,既有合作,也有防范,既依赖对方,又想保持距离。在经济和政治之间,双方仍在摸索新的平衡点。 眼下,默茨访华在即,中方以稀土合作表达了诚意,没想到,德方却传出取消风电合作的消息,这一来一往之间,德国的态度确实令人有些难以捉摸。 如果德国真的希望推动能源转型、保持经济稳定,或许更需要的是务实合作,而不是过度强调风险。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终归还是要讲互利和诚信。 如果一方面接受合作的好处,另一方面又轻易否决已有的协议,这样的做法,很难不对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产生影响。默茨的访华行程马上就要开始,但德方的态度,似乎还需要更加明朗一些。 参考资料: 德企主动放弃使用中企涡轮机,这就避免默茨不惹毛中国?——观察者网2025-08-26 中国7月稀土磁铁出口连续第二个月增长,环比大增近75%,机构:“逆全球化”背景下稀土战略价值凸显——金融界2025-08-20
难怪德国人一盘散沙!
【1点赞】
用户16xxx93
为什么给那么多,按计划月供应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