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超级富豪苏世民,公开放话:“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随后,他捐款7亿元给清华大学造就一座“苏世民学院”,还把大部分投资业务转移到中国,只因他坚信: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1985年,当苏世民带着20万美元离开雷曼兄弟创立黑石时,没人想到这个犹太小子会在三十年后成为全球资本圈的“隐形帝王”。 从钢铁公司运输业务的26倍回报,到2007年金融危机前夜精准套现40亿美元,再到2024年管理5711亿美元资产,他的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鼓点上。但真正让他在中美两国引发震动的,是他对中国近乎偏执的坚持。 2013年,当大多数美国富豪还在犹豫是否要在中国设立奖学金时,苏世民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捐出1亿美元在清华大学建一座书院。这笔当时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海外单笔教育捐赠,换来的不是一栋冷冰冰的教学楼,而是一座由耶鲁大学建筑大师设计的四合院。 他亲自挑选每一块砖、每一扇窗,甚至连学生宿舍的桌椅木材都要过问。“我往返中国30次,就是要让这里既有北京胡同的烟火气,又有常春藤盟校的学术范。”他在书院开学典礼上如是说。 这座书院的特别之处远不止于建筑。苏世民要求学生构成必须“20%中国、40%美国、40%其他国家”,课程涵盖中国社会调查、全球领导力谈判等实战内容。 2025年的中美贸易战硝烟未散。当美国政府忙着加征关税、限制技术出口时,苏世民却在做着截然相反的事:过去三年,黑石集团向中国砸下145亿美元,投资领域从物流仓储到商业地产,从新能源到人工智能。他甚至把黑石亚洲总部从新加坡迁到了上海,理由是“离中国市场更近”。 这种逆势而为的勇气,源自他对中国经济的深刻洞察。2024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8%,超过欧盟平均水平;5G专利全球占比42%,AI芯片、量子通信等领域的突破让西方惊呼“中国速度”。 苏世民在博鳌论坛上直言:“美国以为加征关税能遏制中国,结果却把中国逼上了自主创新的快车道。就像当年日本半导体崛起时,美国打压越狠,日本企业反而越战越勇。” 更让他坚信的是中国市场的韧性。当其他美企因关税损失订单、缩减投资时,黑石在中国核心城市的物流仓储却供不应求。“我们把仓库租给京东、顺丰这些中国科技公司,疫情期间他们的业务量增长了300%。”他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透露,黑石在中国持有1500亿元“弹药”,随时准备抄底优质资产。 2025年8月,当特朗普政府宣布与中国暂停部分关税90天时,苏世民在纽约时报撰文警告:“这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他看得很清楚,技术壁垒、供应链脱钩这些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2024年还有80%的美企计划扩大在华投资,到2025年这个数字暴跌至48%。“放弃中国市场,就是放弃全球竞争力。”他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这句话,让台下的美国企业家们坐立不安。 这位华尔街“教父”的焦虑,源自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2025年4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对等关税”后,美股两天内蒸发5万亿美元,纳斯达克进入技术性熊市。苹果、特斯拉等科技巨头股价暴跌,连摩根士丹利这样的投行都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更让他忧心的是人才竞争。苏世民书院的毕业生中,超过60%选择留在亚洲发展,其中不少人加入了中国科技公司。 在苏世民看来,中国的崛起早已不是某个产业的胜利,而是国家综合能力的体现。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60%;光伏组件出口额同比增长45%,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 2023年,当美国政府限制对华芯片出口时,黑石悄悄投资了中国一家半导体材料企业。“我们不是在赌政策松动,而是看到中国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他的判断很快得到验证:2025年,这家企业研发的碳化硅芯片成功量产,打破了美国垄断。 在华盛顿政客们忙着打“中国牌”时,苏世民却在构建跨越太平洋的桥梁。2024年,他带着黑石高管团队访问北京,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就中美经贸合作深入交流,他在会后对媒体表示,黑石正在中国布局碳中和基金,计划投资100亿美元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 这种务实态度让他成为中美商界的“调停者”。2025年5月,当美国将50余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时,苏世民公开呼吁:“技术脱钩只会让双方都受伤。”他以黑石投资的一家中美合资AI公司为例,该公司利用中国的数据优势和美国的算法技术,在医疗影像诊断领域取得突破。“如果强行切割,这家企业可能瞬间失去竞争力。” 2025年的世界,正站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十字路口。当美国政府还在纠结于贸易逆差、技术霸权时,苏世民却用真金白银投下了对中国的信任票。他的选择不是对美国的背叛,而是一位老到投资者对时代趋势的精准判断。
美国超级富豪苏世民,公开放话:“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随后,他捐款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08-23 01:30:06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