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声没吭,北约先急了!北约秘书长竟称中国能让普京打欧洲?荒唐到极致。 10月

寒江孤影呢 2025-10-16 10:41:47

中国一声没吭,北约先急了!北约秘书长竟称中国能让普京打欧洲?荒唐到极致。 10月13日,北约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召开年度会议,本来是一次内部协调军费的闭门会议,却被北约秘书长吕特一句话彻底点燃。 他说,中国可能“迫使”俄罗斯攻击欧洲,以转移北约对台海的注意力。这不是外交语言,这是挑衅,这是火药桶上的火星。 全球舆论哗然,连一向谨慎的德国之声都罕见开火,称吕特的言论“惊人地不负责任”。显然,北约不再满足于制造威胁,它现在连威胁的剧本都不打算藏了。 吕特这番话并非一时口误,而是蓄谋已久的舆论试探。 就在第二天,他在面对媒体追问时不但没有收回言论,反而反复强调“欧洲必须未雨绸缪”,暗示中俄的“协同行动”已经具备现实可能。 他的逻辑非常简单:中国一旦对台采取行动,就会动员俄罗斯在欧洲制造军事冲突,北约被迫双线应对,无法全力介入台海危机。 这个设想听起来像一部二流军事惊悚片,却被北约最高官员当成了政策基础。这不是战略判断,这是在为下一轮军费敲诈做铺垫。 更荒谬的是,吕特一边说中国控制俄罗斯如同“牵狗链”,一边又说俄罗斯有可能引发欧洲战争。 他称俄罗斯是中国的“小伙伴”,用语令人不齿,却又在同一段话中强调“俄方的军事行动将对北约构成实质性威胁”。 这究竟是在贬低俄军,还是在制造恐慌?他自己都说不清。 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反而揭示了北约内部对于当前局势的深层焦虑: 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也搞不清俄罗斯到底还剩多少战略能量,只能靠这种荒唐的“幻想式敌人”来维持联盟的团结。 看看现实,俄罗斯总统普京从未公开威胁要攻击北约,反倒是北约多次在波罗的海、黑海和北极圈加大军事部署。 梅德韦杰夫对此怒斥吕特“应该先学俄语,以便将来在西伯利亚劳改营使用”,讽刺意味十足。 而中国方面则保持一贯的冷静,未正面回应吕特的挑衅,但外交部早已多次表明立场:北约的东扩和亚太渗透才是真正的挑衅行为。 北约军费已占全球55%,却还在要求各国将军费提高至GDP的5%。 吕特的发言不仅没有赢得掌声,反而在西方媒体内部引发了不小的反弹。《独立报》直接讽刺道:“如果中国真能控制俄罗斯,那说明北约早就输了。” CEPA的分析员则指出,这种说法“缺乏战略逻辑,是情绪化的发泄”。 这些声音说明,哪怕在西方世界,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陪着北约演这出“贼喊捉贼”的荒诞剧。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言论的发生时间,恰好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形成呼应。 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与交通部同步出招,宣布对美反制措施,包括对停靠中国港口的美方船舶征收额外费用。 这一动作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谈可以,打奉陪。就在吕特炒作“中俄威胁”时,中国用行动表明,谁挑衅,谁就要付出代价。 这种外交节奏的精准配合,让人不得不怀疑,北约是否也在配合美方,以军事舆论压制中国的贸易反击? 北约的真实焦虑,其实根本不在台湾,也不在乌克兰,而在内部。截至2024年,北约32个成员国中,只有11国军费达到了GDP的2%。 吕特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成员国提高军费。他在6月峰会上就曾提出,北约应将军费比例提升到GDP的5%,被多国冷处理。 现在,他试图通过制造“中俄联动”的恐怖图景,迫使各国不得不掏钱。这不是战略防御,这是预算讹诈。 而北约在亚太的拓展也并不顺利。尽管吕特多次呼吁加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合作,但实际进展寥寥。 日韩两国在俄乌问题上态度谨慎,在台海议题上更是避之不及。 这种情况下,吕特只能通过将中俄问题捆绑,制造一种“欧亚一体、东西夹击”的战略幻觉,以维持北约在全球事务中的存在感。 问题是,这种话术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连盟友都开始质疑其真实性。 尤其讽刺的是,就在吕特高调鼓吹北约军力“远超俄罗斯”、俄方“赢不了”的同时,美国自身却深陷财政泥潭。 因为政府停摆,美军超过130万人面临工资拖欠。这种经济困境下的军事叫嚣,显得格外滑稽。 当一个连自己士兵都养不起的军事联盟,反复强调“全球威胁”时,它的可信度还有多少? 吕特的这番“爆雷式”言论,其实是北约战略焦虑的一次集中爆发。 它暴露的不仅是北约对中俄崛起的无力反应,更是对自身合法性和存在感的深度恐慌。 当战略方向迷失、内部协作疲软、军费压力空前之时,制造一个“清晰敌人”就成了唯一选项。 不管这个敌人有没有意愿或能力,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必须存在。 但问题是,现实并不会配合北约的剧本。中国不会因一场军演就放弃战略耐心,俄罗斯也不可能为中国“火中取栗”。

0 阅读:9
寒江孤影呢

寒江孤影呢

自我否认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