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自10月12日起,申根区启动新的数字边境管理系统EES,届时将不再通过人工核验护照入境,而是采用电子登记的方式入境。 欧盟这步算是把人工边境的老毛病给治到根上了,2025 年 10 月 12日启动的 EES 数字边境管理系统,说白了就是用机器和数据取代盖章的手,毕竟之前那套人工核验早就撑不住了。 2024 年申根区光游客就接待了超 5 亿人,再加上跨境上班、做生意的,每天挤在边境口岸的人能把栏杆都压弯,德国和波兰边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波兰兹戈热莱茨那小城,三分之一人去德国上班,以前十分钟的路,自从恢复人工检查,堵半小时都是快的,周一高峰队伍能排好几公里,消防和救护车都插不进去,当地企业收入直接掉了 20% 到 25%,这哪是管控,简直是给日常运转添堵。 更别提机场的混乱场面了,戴高乐机场旅游旺季时,入境队伍能排两小时。更麻烦的是算停留时间,非欧盟公民 180 天里最多待 90 天,全靠海关人员对着护照上的印章扒拉,碰上有人护照丢了半页,或者印章盖得模糊,能纠结半天,出错了还得扯皮,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EES 的逻辑简单到粗暴,就是靠每个人独一份的生物信息当 “通行证”。非欧盟公民第一次来,去自助终端扫护照、拍脸、按指纹,这些信息打包存进中央数据库,建个能管三年的数字档案,整个过程也就几分钟。 下次再来就省事了,走到电子门前扫下护照,看眼摄像头,按下指纹,系统瞬间比对数据库,匹配上了门就开,连句 “你好” 都不用跟工作人员说,比美国给新加坡公民弄的全球通关计划还方便。 那计划通关得 50 到 60 秒,EES 熟门熟路了估计更快,跟澳洲 “智能门” 号称的 20 秒有一拼,虽说澳洲那机器偶尔会故障导致排队,但总比天天靠人工翻护照强,毕竟机器累了能修,人累了可没法随时换零件。 这系统可不是随便弄的,欧盟早就摸透了人工的短板。2024 年申根区非法过境事件降了 38%,但靠人工筛查还是难免有漏网之鱼,毕竟工作人员没法把每个人的信息都记在脑子里。 EES 就不一样了,它能精确记录每次出入境的时间地点,谁被拒绝入境、为啥被拒都记得清清楚楚,还能跟未来的 ETIAS 旅行授权系统连起来,形成一张数字网,执法机构授权就能查,相当于给边境装了个 “智慧大脑”,比人工靠经验判断靠谱多了。 而且这系统还能自动算账,旅客有没有超停留期限,系统一秒就能算出,再也不用工作人员拿放大镜对着护照页费劲了。 当然欧盟也怕一下子换系统乱套,毕竟戴高乐、法兰克福这些机场每天几十万人进出,半点差池都能闹大新闻。 所以先用过渡期缓冲,10 月启动后,每个国家先在至少一个口岸试,头一个月只登记 10% 的旅客,六个月慢慢提到 100%,这段时间里护照可能还会盖个章,怕的是从没启用系统的口岸离开时没法对账,等明年 4 月所有口岸都用上了,那枚沉甸甸的印章才算正式退休。 这波操作还挺稳,没像有些政策那样一刀切,算是考虑到了老流程的惯性,毕竟突然让常来常往的旅客适应新系统,得给点缓冲时间。 其实早有先例证明这路子可行,美国的全球通关计划让新加坡公民省了不少事,52 岁的技术经理黄文梁每四五个月去美国公干,以前排队排到心烦,现在靠自动系统几十秒就通关,直呼太方便。 申根区这 5 亿游客要是都能享受到这待遇,估计投诉量得降一半,跨境上班的托马什们也不用提前两小时出门了,企业更不用为了卸货等三小时付加班费。 说到底,EES 就是给申根区的边境 “提速” 又 “上保险”,以前人工核验是又慢又容易错,还得靠工作人员死磕,现在机器顶上去,人从重复劳动里解放出来,旅客不用再站得腿酸,这哪是技术升级,简直是给每天挤边境的人松绑。毕竟在这个连买个菜都能扫码支付的时代,谁还愿意跟个印章较劲呢?
当地时间1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自10月12日起,申根区启动新的数字边境管
康安说历史
2025-10-14 17:49:20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