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9岁的梁二把19岁的女工友陆红兰带回了村,没多久就结了婚,婚后两人开始了疯狂的造人计划,在生娃的道路上陆红兰21年竟生出15个孩子。 1994年,49岁的梁二还是个在广东工地上挑水泥的光棍汉,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估摸着就要这么一个人到老了。可命运这东西,谁说得准呢?工地上,他碰到了19岁的贵州妹子陆红兰。 这姑娘也是个苦命人,家里重男轻女,非要把她嫁给邻村的瘸子,她一气之下跑了出来。在冰冷的水泥森林里,梁二这个大她30岁的男人,给了她难得的关照。 陆红兰的爱,来得直接又生猛。 她不管梁二穷,也不管他年纪大,就认准了他。梁二一开始是拒绝的,毕竟这年龄差,当爹都绰绰有余了。但架不住姑娘家铁了心,没多久,陆红兰就怀上了。 米已成炊,梁二带着这个19岁的准媳妇,回到了广西容县老家的土坯房。没彩礼,没酒席,两人就算成了家。从1995年大女儿出生,到2016年最小的娃呱呱坠地,陆红兰的肚子就像上了发条,21年里,硬是生下了15个孩子,4儿11女。 这在当年那个计划生育抓得贼紧的年代,简直是不可思议。怎么躲过去的?陆红兰后来对着镜头,平静得像在说别人家的事:“自己在家生,生了就往山里躲一阵子。”她有11个孩子都是这么“野生”降临的,其中一次还搞到大出血,差点没命,是村里人用竹竿把她抬到医院的。 到底是什么样的执念,能让一个人拿命去生娃? 梁二有他自己的一套逻辑,他说:“多一个孩子,家里就多一份羁绊,多一份热闹。”这个在孤独和贫困里泡了大半辈子的男人,他对抗世界的方式,就是用最原始的生育本能,给自己造一个王国。 十几口人,就挤在两间摇摇欲坠的土房里。屋里最壮观的景象,就是像蜂巢一样密密麻麻排开的十几张木床。墙上贴着大女儿小学得的“三好学生”奖状,早已泛黄卷边,那是这个家庭为数不多的荣耀。 为了养活这17张嘴,年过花甲的梁二每天天不亮就得出门,走上好几公里山路去捡垃圾。政府给的几千块低保,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撒进米缸都听不见个响儿。孩子们的主食,常年是红薯,配菜是一碗浑浊的野菜汤。 直到2018年,短视频的风,像个意外的闯入者,吹进了这个被时代遗忘的山坳。 梁二举着别人送的智能手机,开始直播他家的“原生态”生活。镜头里,孩子们围着一口大锅吃饭,黑乎乎的小手抓着红薯。这种极致的贫穷和庞大的家庭规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竟然成了流量密码。 “广西猛人梁二”“最牛超生家庭”的标签,让他们迅速走红。打赏、捐助,顺着网线涌了进来。有人骂他们“越穷越生,博眼球骗钱”,梁二却很坦然:“别人怎么说我不管,至少孩子们有新书包了。” 当我们在为“生育率持续走低”焦虑时,梁二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把它变成了可以变现的奇观。 官方数据显示,广西的生育率确实常年排在全国前列,比如2023年的出生率达到了8.0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梁二的家庭,显然是一个极端样本,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扶贫政策、个体命运和网络生态的复杂交织。 转眼到了今天,距离梁二走红也过去好几年了。很多人都好奇,这家人现在怎么样了? 可以很明确地说,他们的生活,变天了。 靠着政府的危房改造补贴和网友的捐助,他们家盖起了三层半的小楼房, 告别了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梁二也不用天天去捡垃圾了,他现在是村里小有名气的“网红”。 他学着拍视频、做直播,还在村里搞起了养蜂“事业”。对着镜头,年近八旬的梁二思路清晰,甚至会跟网友开玩笑,分享自己的“生娃经验”。他的抖音账号,成了他家对外展示的窗口,也成了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几个大点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开始反哺家庭。家里适龄的孩子,也都在政府的帮助下入了学。2019年,官方就宣布梁二一家已经“脱贫”。从物质层面看,他们确实打了个翻身仗。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 翻看他近期的视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小一点的孩子们,面对镜头越来越熟练,会主动凑上来比心,嘴里喊着“谢谢老板”“老铁666”。网络,在给他们带来新衣服和零食的同时,也过早地教会了他们一套生存法则。 当贫穷的生活被完全暴露在镜头下,成为一种可供围观的“内容产品”时,孩子们失去的是什么?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大女儿偶尔回家,抱着弟弟妹妹掉眼泪的场景,或许能说明一些什么。她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也看到了山外面不一样的世界。 邻居说,曾有人想教梁二直播带货,正儿八经地把流量变成产业,但他拒绝了,理由是“怕把别人的东西卖坏了”。这个老汉,骨子里还是那个淳朴又固执的农民。他能接受直播打赏这种最直接的馈赠,却对更复杂的商业模式充满了警惕和不信任。 如今,陆红兰的腰更弯了,常年的劳作和生育,让她比同龄人苍老太多。她不像梁二那样享受镜头,偶尔出现在画面里,也总是低着头默默干活
这是真的嘛!10月刚过几天都说坚持就有曙光大家坚持的根本不是扒细节,而是
【1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