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送到八宝山时,火化工大叫:我们不能火化总理!

夏之谈国际 2025-11-28 19:51:15

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送到八宝山时,火化工大叫:我们不能火化总理! 那天的八宝山殡仪馆,空气好像都凝固了。 几个平时见惯生死的火化工,愣是攥着操作杆不肯松手,有个老师傅抹着眼泪说,咱们都是苦出身,是总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让我们亲手送他走,实在做不到啊。 旁边年轻的学徒低着头,手里的记录本都被眼泪打湿了。 这些工人师傅们每天和火化炉打交道,按说早该练就铁石心肠。 可那天不一样,来的是周总理啊。 记得前几年总理来视察时,还拉着老班长的手问冷不冷,叮嘱要把火化炉的烟处理好,别呛着周边群众。 这种把咱当亲人的领导,谁能忍心按下那个按钮。 本来想硬着头皮拒绝,可后来发现领导说得对,总理生前最讲纪律。 他1956年就带头签了火葬倡议书,是新中国第一个承诺火化的领导人。 病重时还跟护士说,别为他浪费好药,死后骨灰撒江里,不占国家一寸地。 这样的人,怎么会希望我们为他破例。 操作间里静得能听见心跳声,老王师傅颤抖着按下按钮时,整个车间的人都哭了。 炉门关上的瞬间,不知谁先哼起了《东方红》,接着大家都跟着唱,歌声混着哭声,在厂房里飘了好久。 后来才知道,总理早就跟殡仪馆打过招呼,说自己就是个普通党员,一切按规矩来。 现在想想,那天的火化工们其实做了最正确的事。 他们用哭声送别总理,用行动遵守纪律,这正是总理教给我们的,心里装着人民,肩上扛着责任。 前阵子去八宝山参观,看到当年那台火化炉还在,旁边展板写着“周恩来同志永垂不朽”,旁边一群年轻人正对着照片鞠躬呢。 如此看来,总理从未离开。 他留下的不只是骨灰撒过的江河,更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精神。 现在的干部们要是都能学学总理,少点架子多点实在,老百姓的日子肯定更有奔头。 毕竟,能让火化工哭着不肯火化的领导,才是真的把心交给了人民。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夏之谈国际

夏之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