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重庆,《红岩》的作者罗广斌跳楼身亡,然而14年后,公告指出:他根本就

夏之谈国际 2025-11-28 18:53:48

1967年的重庆,《红岩》的作者罗广斌跳楼身亡,然而14年后,公告指出:他根本就没有自尽,这又是怎么回事?这件事在当时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多年都没散去。 一个写出那么多英雄故事的人,自己却以这样不明不白的方式离开,任谁听了心里都不是滋味。 罗广斌年轻时可不是一般人,家里条件不算差,却偏偏选择了最危险的革命路。 24岁那年因为叛徒出卖被抓进白公馆,在牢里待了一年多,每天看着战友被折磨、牺牲,换谁都得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本来想把这些痛苦烂在肚子里,解放后却发现,那些牺牲的面孔总在眼前晃,不写出来实在睡不着觉。 后来他遇到了杨益言,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把狱中的经历写下来。 1958年动笔的时候,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写,经常写到天亮。 当时很多出版社都不敢接这种题材,怕写不好惹麻烦。 没想到书出版后火得一塌糊涂,不光学校组织学生读,连工厂、部队都当成教材,前前后后卖了300多万册,这在当年可不是个小数目。 可谁能想到,这本书后来会变成“罪证”。 1966年文革刚开始,重庆的红卫兵就找上门了。 他们说《红岩》美化叛徒,歪曲革命历史,把罗广斌拉到街上批斗。 刚开始只是戴高帽游街,后来干脆扣上“反革命”的帽子关进了看守所。 那段时间他家人想去送件衣服都不让见,每次去问都说“正在审查”,到底审什么,谁也说不清。 1967年1月24号早上,看守所突然通知家属去领人,到了才知道人已经没了。 官方说法是“畏罪自杀”,可见过尸体的人都说不对劲,身上有好几处伤,不像自己跳下去的样子。 家属要求看现场,被硬生生拦了回来,当天就匆匆火化了,骨灰都没留下。 这种处理方式,任谁都会起疑心。 直到1982年,重庆市政府成立专案组重新调查,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当年的看守员和同监室的犯人都说,出事前一晚,有两个造反派把罗广斌拖到走廊尽头,后来就听见“咚”的一声。 现场勘查发现,窗户根本没打开过,护栏又高又结实,一个成年人根本不可能自己翻过去。 最后结论出来,说是“被人推下致死”,这才算给了家属一个迟来的交代。 现在《红岩》又重新出版了,书店里摆在显眼位置,网上还有人做成动漫给年轻人看。 去年罗广斌诞辰100周年,重庆开了纪念会,公布了不少以前没见过的档案。 比起那些英雄事迹,我更记住了他说的一句话:“写这些是为了让活着的人别忘记。” 可他自己,却差点被忘记在历史的角落里。 这件事过去这么多年,再提起来不是为了翻旧账。 只是觉得,每个为理想奋斗过的人都不该被这样对待。 罗广斌用文字记录了别人的牺牲,而我们,或许该用记住来回应他的牺牲。 毕竟,真相可以迟到,但不能缺席,这可能就是对那些坚守信仰的人,最好的告慰吧。

0 阅读:1
夏之谈国际

夏之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