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日本人不得入内! 亚洲通用航空展在11月27日的广东珠海如期拉开帷幕。这个展会规模可不小,来自各国的航空巨头、行业大佬都来了,展馆里飞机模型和无人机等商品,那叫一个眼花缭乱。 按理说,越是这种国际场合,越讲究“开放包容”,但日本代表团却被明确告知:“日本人不得入内!”就连日本媒体也被拦在门外,连门缝都没得瞧。 日本媒体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连夜写稿发消息,说这是“极其罕见的外交冷遇”,还自嘲“连采访的机会都没了”。其实这背后,哪只是展会的事,更是中日之间新一轮较量的缩影。 这事还得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说起。就在本月初,日本国会答辩现场,高市早苗突然抛出一番“涉台言论”,话里话外对咱中国指手画脚。 按说日本政客“蹭热点”习惯了,可这次高市的言论,直接踩到了我国的红线。咱中国向来讲究“礼尚往来”,你尊重我,我给你面子;你不把我当回事,那对不起,谁也别想沾光。 高市早苗这话一出口,相关部门立马有了动作。亚洲航空展直接“变脸”,日本代表团、记者统统不得入内,理由很简单:你既然不尊重中国,咱也不必再陪着笑脸。 不少网友看到这新闻,第一反应就是“解气”!毕竟,谁都受不了对方一边吃着咱中国的红利,一边背后捅刀子。日本某些政客,惯会在敏感问题上玩火,这次终于碰了个大钉子。 其实,历史上中日之间的较量、磕磕碰碰不少,可像这次这样“当场拒绝”,还真不多见。为啥这次中国的态度这么坚决?说到底,是因为日本这些年在台湾问题上,越来越“不安分”。 大家都知道,台湾问题是咱中国的核心利益,碰不得、谈不得,更容不得外人插嘴。可日本一些政客,偏要在这个问题上“刷存在感”。 动不动就发表些风凉话,甚至拉拢外部势力给咱中国添堵。面对这样的挑衅,咱中国早就忍无可忍,这次珠海航空展直接拒绝日本人入内,就是一记漂亮的“当头棒喝”。 而且,这种“硬气”,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理有据。你不尊重我,咱也不是非得让你进门。展会是中国主场,谁来谁不来,咱说了算。 你既然挑衅,那就别怪我不客气。这种“有骨气”的做法,让无数国人看得直呼“赢麻了”,觉得中国终于展现了大国风范。 有些人担心,咱中国这样做,会不会太绝、太不给对方面子?其实,这根本不是“意气用事”,而是“有理有节”。 想当年,多少国际场合,中国企业、媒体被西方国家无理刁难、被排除在外,理由五花八门,什么“技术安全”、什么“政治敏感”,说翻脸就翻脸。 日本自己也不是没干过类似的事。如今轮到中国理直气壮地说“不”,这叫正常反击,也是维护国家尊严的必要举措。 更何况,航空展本来就是展示最新成果、促进行业合作的平台。你既然口头上不友好,咱中国也没义务给你机会来“顺风顺水”。 这次的“日本人不得入内”,其实更像是一种态度,告诉全世界:尊重是互相的,不是谁都能随便踩着中国“薅羊毛”。 中日关系可是一本说不完的“陈年账本”。从上世纪的“以德报怨”、到现代的经济合作,每一次风波背后,都有无数复杂的利益交织。 可惜,日本政坛总有一些人,喜欢在关键时刻“作妖”,一会儿参拜靖国神社,一会儿在台湾问题上“添油加醋”。每当这时候,咱中国人的心里,多少都有点不是滋味。 其实,大部分中国人并不排斥普通日本百姓,大家都明白“民间友好”这回事。但对那些屡屡挑衅、无视历史的政客,咱中国人向来都是“零容忍”。 有些人觉得,拒绝日本嘉宾、媒体入场,是不是显得中国“小气”?其实,这恰恰是大国风范。咱中国能做到广纳百川,也能做到说一不二。 面对挑衅,不能只会“讲道理”、做“老好人”;该硬气的时候必须硬气,否则别人只会觉得中国“好欺负”。 这次航空展上,除了日本代表团被拒之门外,其他国家的嘉宾、企业照常来往、合作。咱中国的展台依然人头攒动,技术创新让人眼前一亮。 可以说,这种“主场自信”,才是中国底气的来源。如今的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迅猛,早已不是那个只能“仰望星空”的追赶者了。 自主研发、国际合作,样样都能拿得出手。日本要是真想分享中国市场的红利,就必须学会放下傲慢,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否则,门槛就在那,谁也别想越过去。 这场“日本人不得入内”的风波,看似只是一个展会的“门口小插曲”,其实背后却是大国博弈、民族情感的真实写照。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也懂得宽容包容,但绝不是“没有脾气”。这次中国的做法,既显得大气,又让人觉得特别踏实、过瘾。 未来,中日关系还会继续拉锯,合作和摩擦都不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咱中国的底线,谁都别想轻松跨过去。高市早苗们想要“蹭热度”,那就得做好被拒之门外的准备。 参考资料: 《珠海亚洲通航展不准日媒采访》——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