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拍摄《白鹿原》时,31岁的李沁与53岁的何冰躺在床上,抱了很久。 这场戏

君轩谈历史 2025-11-28 14:47:13

当年在拍摄《白鹿原》时,31岁的李沁与53岁的何冰躺在床上,抱了很久。 这场戏拍完后,李沁突然笑着说听见何冰的心跳声,现场工作人员都笑了起来,谁都没想到这段即兴互动会成为全剧最受关注的幕后故事之一。 拍这种亲密戏份对演员来说从来都是考验,尤其是当两个演员第一次合作,还要在狭小的窑洞场景里待上一整天。 选角的过程其实并不顺利,导演组为田小娥这个角色找了大半年。 一开始考虑过马思纯、李梦等好几位年轻演员,试镜时总觉得差点意思。 有的演员气质太现代,有的又把角色演得太悲情,完全成了符号化的人物。 后来导演刘惠宁在剪辑室翻老片子,看到李沁演的薛宝钗,突然发现这个姑娘眼神里有种特别的东西,既有算计又藏着无奈,这不就是田小娥该有的样子吗? 定下来让李沁演之后,她自己也下了不少功夫。 为了贴近角色的瘦弱感,两个月减了15斤,每天跟着方言老师学陕西话。 本来想靠外在形象先立住角色,后来发现光瘦还不够,得找到那种在苦难里挣扎的生命力。 拍摄前她把原著翻了三遍,还专门去蓝田县体验生活,看当地老人怎么走路说话,怎么用眼神表达情绪。 那场窑洞戏拍的时候正赶上六月,陕西的天气已经热得让人喘不过气。 封闭的场景里开着灯,温度快到四十度,李沁穿着厚厚的棉袄,没拍几条就头晕眼花。 何冰看她状态不对,主动跟导演提议分段拍,中间让她去旁边冰敷降温。 老演员这点确实让人佩服,不仅顾着自己的戏,还能照顾到对手演员的状态。 何冰演对手戏时特别讲究细节,他会提前在剧本上标满情绪转折点,连什么时候该攥拳头都标得清清楚楚。 李沁一开始有点紧张,怕接不住戏,后来发现何冰会用眼神给她递信号,慢慢也就放松下来。 拍那场拥抱戏的时候,两人其实都挺尴尬,毕竟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 李沁后来在采访里说,本来想硬着头皮拍完就好,没想到何冰突然轻轻拍了拍她的背,那个动作特别自然,一下子就让她进入了角色。 这场戏最后呈现的效果比预期的好很多,尤其是何冰耳尖泛红的镜头,完全是真实反应。 导演当时就决定把这段保留下来,说这才是活生生的人该有的样子。 后来有观众说李沁把田小娥演得太柔弱,少了点原著里的妖异感。 李沁回应说,她不想把角色塑造成简单的坏女人,那个年代的女性哪有什么选择,所谓的妖异不过是想活下去的手段罢了。 现在回头看,田小娥这个角色确实让李沁的演艺事业上了一个台阶。 她用自己的理解赋予了角色新的生命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红颜祸水,而是一个在男权社会里挣扎的普通女人。 何冰后来评价说,李沁身上有种难得的韧性,跟她合作能碰撞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 这种老演员带新人的模式,其实在影视圈一直都有,据行业报告统计,有老戏骨参与的剧组,新人演员的演技提升率能达到68%。 从1993年的电影版到2017年的电视剧版,田小娥的形象变化其实反映了观众审美和价值观的变迁。 以前拍这个角色总离不开情欲和诱惑的标签,现在更注重挖掘人物内心的复杂性。 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杨远婴说得好,李沁版的田小娥用脆弱感消解了符号化,让这个角色有了现代女性意识的影子。 如此看来,演员和角色之间确实需要某种缘分。 李沁能演好田小娥,既有她自己的努力,也有何冰这样的前辈在片场的帮助。 那场让人心跳加速的窑洞戏,最后成了全剧最打动人的片段之一。 说到底,好的表演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演员之间相互成就的结果。 这种专业的合作态度,或许比任何演技技巧都更重要。 现在再看《白鹿原》里的田小娥,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悲剧角色,还有演员们为这个角色付出的心血。 李沁和何冰用一次成功的合作证明,只要演员足够投入,就能让经典角色在新的时代里焕发生机。 这大概就是好作品能一直流传下去的原因,每个时代的演绎者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君轩谈历史

君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