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7日,英国方面声称,“台湾省当局,赖清德已经高调宣布,

沈言论世界 2025-11-28 11:44:59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7日,英国方面声称,“台湾省当局,赖清德已经高调宣布,投入1.25兆新台币(约合400亿美元;2830亿人民币) “强化台军及向美国采购军备,因为中国解放军可能在2027年,武力统一台湾”。按照英国,德国方面的分析,这是台湾省当局首次,公开中国解放军具体的统一台湾省时间。 这种说法让不少人觉得,台湾省当局是不是第一次公开把解放军的“动武时间”摆上台面了?英国和德国的分析也随之跟了上来。 认为这像是台湾方面在“配合”美方要求军费增加的一种回应,同时也在为美日台三方的军事合作制造舆论铺垫。 要说这个2027年的说法,其实并不是赖清德自己拍脑袋搞出来的。最早提这个时间点的,是美国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戴维森,他在2021年卸任前,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提出过这个判断。 后来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局长伯恩斯也补了一枪,说中国解放军的确在为2027年前“做好准备”。这两个说法被不断引用,最终变成了西方媒体和台湾省内部一些人口中的“攻台时间表”。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情报判断是一回事,军事行动的真实意图和节奏又是另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很多时候,西方国家的情报和预测更像是一种舆论操作工具。 尤其在涉及中国的时候,这种“预判”往往更像是一种心理战。再看赖清德这次的预算动作,其实不难看出背后的主导逻辑。 这几年美国对台湾军售节奏加快,不管是F-16升级版,还是所谓的“不对称作战”装备,都在持续推进。美方不仅卖武器,还在不断强化所谓“军军交流”。 甚至推动美军人员“常态性”进入台湾进行训练。而台湾省当局这次高调宣布新增军费,显然不是单纯的“防御需要”,更像是在回应美国方面关于“提高军费比例”的长期施压。 换句话说,这是配合美方战略的一个动作,顺带也可以制造一种“台军有底气”的形象。然而,这笔预算真正能带来什么实际提升,恐怕未必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光鲜。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日本方面也没闲着。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开放话,说“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话听着耳熟。其实这也是日本近年来借台海议题来强化其“正常国家化”进程的一部分。 日本防卫省几乎每年都在加大军费投入,修改防卫政策,搞“反击能力”建设,其实根子上就是想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台海议题成了他们加速这一步的重要借口。 而台湾省当局与日本不断靠拢,也是在配合这套话术营造“区域共同威胁”的话题,目的就是让美日台三方的军事互动显得更合理合法。 从解放军的角度看,统一台湾的战略目标从来没有模糊过,但方式和节奏会根据局势发展灵活调整。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手段,都是工具。 不会被外部情报或者舆论节奏牵着鼻子走。过去几年,解放军的环台演训、实战化部署不断推进,已经形成常态化对台震慑能力。 2027这个时间点是不是某种“节点”,其实更应该看成是战备建设的一个阶段性规划,而不是某种“开战时间表”。 外界对“台湾之盾”防空系统的关注也在增加。台湾省当局想打造这个系统,说白了就是希望构建一个多层次防空网络,对抗解放军的导弹打击能力。 但问题是,防空系统不是买几个导弹就行,它涉及指挥链、情报系统、后勤保障等全链条能力。就目前台军的体系和资源配置来看。 想在短期内形成实战能力难度非常高。更不要说,面对解放军的天量饱和打击能力,再精密的防空系统都可能被压垮。 从历史角度看,类似的情况并不新鲜。冷战时期,美国也曾在西欧、东亚制造过许多“威胁感”,目的就是巩固军事同盟、推动军费增长、维持军工出口。 而现在台海局势被不断炒热,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冷战剧本的延续,只不过主角换成了中国。西方媒体和政客喜欢用“即将发生战争”的语气来讲述中国对台政策。 目的并不在于预测战争,而是服务于他们自己的安全战略和外交利益。所以这次台湾省当局的动作,虽然表面上看是在“强化自卫”,其实更像是配合美西方战略节奏的一环。 英国、德国这些国家突然出来“分析”,也不是关心台海和平,而是试图让自己在印太事务中刷一波存在感。 未来一段时间,类似的舆论操作恐怕还会继续,尤其是当美方需要在地区增加军力时,台海议题就会被再次推上热搜。 总之,台湾省当局公开所谓“2027攻台时间表”的说法,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配合,而不是基于事实的军事判断。真正关心和平的人,应该看清这些舆论背后的利益关系。 而不是被时间点和吓人的数字牵着走。解放军的战略耐心和能力建设远比这些“预测”来得更实际,而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也不会被外部干扰所左右。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东东锵

东东锵

4
2025-11-28 14:20

为何不现在行动?来一个措手不及,,出奇制胜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