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海战里日军伤亡1.7万人就敢叫嚣着逼清廷签字,可他们万万没想到,拿下《马

未央秘史 2025-11-28 11:43:03

甲午中日海战里日军伤亡1.7万人就敢叫嚣着逼清廷签字,可他们万万没想到,拿下《马关条约》里割让的台湾岛,竟然付出了3.2万人伤亡的代价,这数字比整个大清国在甲午战争中造成的日军伤亡还多近一倍,而缔造这份奇迹的,正是刘永福和他的黑旗军,还有那些为保卫家园拼到最后一刻的台湾军民。   当时清廷下了命令,所有在台官员必须内渡大陆,连台湾巡抚唐景崧都卷着公款乔装成老妇跑路了,可驻守台南的刘永福偏不买账,一句“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带着他的黑旗军留了下来,成了台湾军民最后的主心骨。   日军一开始压根没把这块孤岛放在眼里,想着40天就能全境占领,还特意派来了号称天皇“御林军”的近卫师团,带着最先进的村田22年式连发枪,配上11艘军舰的海军舰队,浩浩荡荡杀向台湾,可他们刚登陆就被浇了一盆冷水。   台湾军民的装备说出来都让人揪心,黑旗军虽然是正规军,手里大多是单发毛瑟枪,最先进的温彻斯特连发枪还得手动操作,各地义军更惨,不少人只有土铳、长矛,甚至还有用刀棒的,全台像样的炮台也就11座。   可就是这样的装备,硬是在新竹给日军来了个下马威。吴汤兴、徐骧、姜绍祖这三位客家志士组建的“新苗军”,借着客家土楼和竹林、刺木做掩护,和日军打了大小20多场仗,把日军牵制在新竹一带一个多月。   19岁的姜绍祖被俘后宁死不降,直接自杀殉国,这份血性让装备精良的日军都感到胆寒,不得不从国内抽调第二师团来增援,这增援规模都超过了甲午战争中平壤战役的日军兵力。   日军好不容易拿下新竹,南下进攻彰化时又撞上了硬茬。刘永福派黑旗军统领吴彭年带着精锐驰援,和徐骧、吴汤兴的义军一起守在八卦山这个战略制高点。   日军趁着黎明发起总攻,炮火把山头炸得烟尘滚滚,吴汤兴在枪林弹雨中死守阵地,最后壮烈牺牲,他的妻子闻讯后也投水殉国。   吴彭年在大肚溪畔作战时看到八卦山竖起日军旗帜,立马率军回救,直到弹尽粮绝还裹创再战,最终战死沙场。   这一战虽然没能守住彰化,却歼灭了数百日军,让日军尝到了前所未有的苦头。   更让日军头疼的是台湾的水土和无处不在的抵抗。他们习惯了温带气候,一到台湾就被热带的瘴气和疟疾缠上,士兵成片倒下。   整个战役中,日军战死的不过4800人,病死的却高达2.7万人,相当于每六个伤亡的日军里就有五个是被疾病撂倒的。   就连日军近卫师团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亲王和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也没能躲过这场“劫难”,相继毙命在台湾的土地上。   要知道这可是日军精锐中的精锐,师团长级别将领阵亡,在甲午战争中都没发生过,却栽在了看似“不堪一击”的台湾军民手里。   刘永福在台南苦苦支撑,一边发行纸币筹措粮饷,一边在海岸挖陷阱,把去底的木桶埋进堑坑,插上锋利的竹签,再用草皮伪装,日军登陆时不少人掉进陷阱被竹签穿腹而死。   日军见状只能用舰炮狂轰,才勉强打开缺口。   即便如此,黑旗军将领杨泗洪依然带着士兵奋勇反击,在安溪一战中活捉日军首领戈藤,斩首示众,吓得日军一时不敢轻举妄动。   可惜清廷完全不管台湾的死活,封锁海陆断绝粮饷,台湾军民越打越艰难,弹药耗尽,粮食短缺,就连喝水都成了问题。   曾文溪一战,徐骧带着义军和黑旗军残部做最后抵抗,身上多处负伤还坚持冲锋,最终壮烈牺牲。   到了1895年10月,台南被日军三面合围,城中粮弹告罄,守军溃散,刘永福见大势已去,才不得不内渡厦门。   这场持续了七个多月的战斗,台湾军民付出了1.4万士兵战死、无数义军牺牲的代价,却让日军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什么叫“众志成城”。   清廷举全国之力打甲午战争,没能让日军伤筋动骨,而被抛弃的台湾一岛之力,却让日军伤亡翻倍,这背后离不开刘永福的坚守,离不开黑旗军的善战,更离不开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台湾军民。   他们用土枪和血肉之躯,在历史上写下了最悲壮的一页,这样的英雄和事迹,当然不该被遗忘。  

0 阅读:55

评论列表

改个网名

改个网名

1
2025-11-28 13:35

莫那,汉人都内渡了,长大后你要成为赛德克巴莱,守卫自己的猎场和祖灵,我在彩虹桥那面,等你骄傲的灵魂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