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经中央军委批准,明年3月1日起,统一制发,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人员证

康安说历史 2025-11-28 10:48:43

最新消息: 经中央军委批准,明年3月1日起,统一制发,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人员证, 此证分为:预备役军官、预备役军士和预备役兵,统一管理。 若有战,召必回! 各地退役军人的发言让我感动万分。 以前总听说,有些预备役军士和兵因为没有专属证件,参加训练时要反复开证明,领补助的时候手续一大堆,甚至偶尔还会被人问 "你真是预备役的?"。现在好了,这张证一到手,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它里面有芯片,带防伪,全国通用,地方和部队都认,参加训练、执行任务时亮出来,身份一目了然,再也不用为 "证明自己" 跑腿费心了。 更实在的是待遇有了保障,参训一天能拿两百来块补助,吃住路费全报,上班的人单位还得照发工资,要是执行任务受了伤,凭这证就能享受到军队的医疗待遇,这些都是国家实打实的关怀。 可能有人不知道,咱们国家的预备役队伍早就不是 "后备摆设" 了,现在足足有 510 万人,再加上 800 万民兵,战时 72 小时就能动员起两千多万兵力,这规模比不少国家的总人口都多。 这些人里大多是退役军人,还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平时在工厂、医院、写字楼里当普通人,一旦国家需要,换上军装就能上战场、挑重担。 就像广东中山那个叫何家鑫的退役军人,2006 年退役后就加入了预备役,2014 年暴雨里带着 30 个民兵在齐腰深的水里救了上百人,2017 年台风 "天鸽" 来袭时,又冒着危险把孤楼里的老人孩子一个个背出来,他现在都晋升成预备役上尉了,用行动兑现着 "退役不褪色" 的承诺。 前阵子南充那起悬崖救援的事更让人揪心又感动。四名退役军人开车路过,看见一辆私家车悬在 10 米高的崖边,车头就靠一棵柏树撑着,随时可能掉下去。 其中那个叫石赛的就是预备役人员,他们二话不说就冲上去,先用绳子把车固定好,再用工具破拆车门,蹲在车边安抚伤者,短短 50 分钟就把人救了出来。 后来消防人员说,他们的配合比专业救援队还默契,这都是部队里练出来的真本事。这些事告诉我们,预备役人员从来不是 "纸上谈兵",他们就藏在我们身边,关键时刻真能顶上去。 说到 "若有战,召必回",这话可不是随便喊的口号,它最早来自一位叫张益朝的退役军人。2008 年他因为母亲病重想转业,在申请里写下这句话,没想到后来成了千万老兵的共同誓言,现在还被写进了军人退役誓词里。 张益朝自己在部队时就曾带着半月板撕裂的伤坚持抢险,退役后也没离开国防事业,去了军工单位继续服务。 去年包头下暴雨,城市里到处是积水,退役军人应急队接到指令后,一小时内就备好冲锋舟和装备,一夜之间救了 280 多人,其中还有 78 位老人和 32 个孩子。 甘肃疫情时,63 岁的老兵马文国不会用微信,直接打电话要求上一线,说 "身体好,随时能上",不到半小时就凑齐了两百多人的志愿队。 为啥现在要专门给全体预备役人员发证?看看当下的形势就懂了,国际上不太平,台海、南海总有摩擦,咱们必须把后备力量练得更硬、管得更顺。 以前只有军官有证,管理起来不够规范,现在一人一证、终身唯一,每个人的训练记录、专业技能都能在系统里查到,战时调配就能精准又快速。 比如需要医疗救护,马上能调出预备役里的医生护士;需要修装备,懂技术的军士立刻能补位,这就是现代化国防的 "精准动员"。 这些天看各地退役军人的发言,真是越看越感动。有老兵说 "证还没到手,可我的背包早就收拾好了",有创业的老板说 "只要国家召唤,公司交给别人我就归队",还有退休的老班长说 "虽然年纪大了,但通信技术没丢,召我必回"。 这些朴实的话里,全是军人的血性和对祖国的忠诚。他们当年脱下军装时,带走的是本领,留下的是承诺;现在拿到这张证,扛起的是责任,守护的是万家灯火。 这张小小的预备役人员证,是身份的证明,是权益的保障,更是责任的勋章。它把 510 万预备役人员拧成了一股绳,把 "若有战,召必回" 的誓言从口号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 当这些带着证件的老兵在各自岗位上随时待命,当全社会都认可他们的身份、支持他们的奉献,咱们的国防长城就会越来越坚固。有这样一支 "平时能服务、急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 的力量在,国家有底气,咱们老百姓更安心。

0 阅读:1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