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4年时,美军新兵单兵素质已经超过了德军的新兵。主要是因为美军新兵训练量充足,其战术手册也与欧洲战况接轨。而德军因为江河日下,在44年的新兵训练量已经大幅跳水。但是美军扩张速度太快,军官团压根就是不合格的。抛开物质方面,美军的军官团不比40年的苏军军官团强…… 二战后期,盟军在欧洲战场上推进得越来越猛,尤其是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美军地面部队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说起新兵单兵素质,那时候美军确实在很多方面压过了德军。美军新兵的训练时间拉得挺长,通常是16到20周,从基础体能到实弹射击,全都一步步来。每个班组都得反复练火力配合,比如机枪手和步枪手的掩护推进,这套动作练熟了,战场上就少出岔子。相比之下,德军到1944年已经撑不住了,新兵训练时间缩水到12到14周,有些补充兵甚至只有6到8周,弹药供应也跟不上,美军实弹次数是他们的好几倍。德军早期那些精锐师还行,但后期补充兵占了大头,很多人训练草草收场,基本就是抱团上战场,协调性差远了。 这差距不是凭空来的,美军战术手册那时候已经调头对准欧洲战场了。早期美军手册还带着太平洋岛屿战的痕迹,但到1944年,基于北非和意大利的经验,他们改进了FM 17-12坦克射击手册和步兵战术指南,强调班组级火力机动和纵深防御应对。手册里详细写了怎么在泥泞地形下推进,怎么用M1步枪和M1919机枪压制点,这些都贴合法国和德国的开阔地带。德军那边呢,手册虽然老早就是欧洲导向,但执行不下去,资源短缺,训练营弹药定量只有美军的四分之一,新兵上战场前往往就摸不清装备。结果就是,美军新兵在单兵层面更稳,火力分配清楚,德军新兵容易乱套,尤其在阵地战里。 当然,这只是说单兵。美军扩张太猛了,从1941年的小规模到1944年上百万部队,军官团跟不上趟。很多人是速成上来的,1941年之前,12个集团军司令里只有巴顿这种少数指挥过营以上,50个步兵师长里三分之二压根没带过兵。西点军校的正规军官像布莱德雷和霍奇斯,资历还行,但公民军人类型,比如第90步兵师的麦克凯尔维,1941年还是预备役中校,1942年直接跳准将,实战经验基本为零。结果呢,连排指挥一到实战就露馅。拿圣洛战役来说,美军轰炸机炸完德军阵地,地面部队推进每天才3公里,因为营长们没经验,不敢跟进炮火延伸,德军一个营的掷弹筒就能把美军前沿指挥所压住。亚琛攻坚战,美军第1步兵师花18天拿下城市,伤亡3500人,对手就一个残师加警察部队,主要是因为美军营长平均只带过12周兵,战术死记手册,碰上德军老上尉就卡壳。 军官团的问题根子在扩张速度上。美军长期孤立主义,军队规模从小打小闹,突然拉到几百万,指挥官大多是临时抱佛脚。编制越大,问题越多。师一级还凑合,集团军一级就落后了。别说德军,就连苏军、英军、法军的军官团,那时候都比美军强。德军军官从一战就积累经验,基层上尉到上校,很多人带过连营,战术灵活,纵深防御玩得溜。英军和法军虽说北非和敦刻尔克吃亏,但军官教育体系老道,指挥艺术稳。苏军呢,1940年大清洗后军官团确实瘦了身,但剩下的人实战硬,集团军级步坦协同和炮兵弹幕,靠百万伤亡练出来,美军短期内学不会。 抛开物质,美军军官团不比1940年苏军强,这话听着刺耳,但数据摆着。1940年苏军军官虽经清洗,损失了3万多中高级,但底层军官和基层干部补上后,强调集体领导和火力密集,适应了东方战线的大纵深机动。美军军官多是OCS速成,1942到1944年军官学校扩招,质量下滑,很多人行政背景多,战场决策僵。苏军1940年后手册就改了,突出集团军突击,美军到1944年还在适应欧洲,手册虽更新,但军官执行力弱。拿白俄罗斯战役举例,德军纵深防御一条第聂伯河,美军估计得卡很久,苏军炮兵掩护加步坦协同,直接撕开,美军没这套现成经验。 德军那边,1944年江河日下,新兵训练大幅缩水,直接影响军官补充。早期德军军官团牛,师长带兵老练,但后期损失重,补充军官也跟着训练跳水,很多人直接从文职转。美军至少新兵底子好,但军官这块,扩张遗毒太大。基层军官里有些有想法的,但美军不重视老兵经验传播,战术创新靠少数人,整体拉胯。编制大,指挥链长,美军落后更多。哪怕比苏英法,军官水平都矮一截。长期没打仗,美军军官多理论少实战,速成后上战场,就显出来了。 整个1944年,美军靠空军和后勤堆,推进是推进了,但每场仗伤亡高。眼镜蛇行动炸平德军前沿,美军还是慢吞吞。阿登战役,德军撕开美军防线40公里,第106步兵师两个团全军覆没,师长琼斯指挥所地图作业都没做好。许尔特根森林,7个师打5个月,前进15公里,伤亡3.3万,德军一个三级师拖住两个美师两周。苏军1940年军官虽弱,但后期练成集团军协同,美军军官团还得学好一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