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她一人血战百余日寇,诛杀了汉奸,最后寡不敌众被鬼子围困,遭日寇毒刑,钢针插入头部及下体,割下耳朵,鬼子用尽一切变态手段折磨她,牺牲时年仅20岁,她就是抗日英雄:许成淑! 谁能想到,这个在战场上让日寇闻风丧胆的女英雄,原本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一个爱唱民谣的姑娘。1919年出生的许成淑,家里世代都是种地的朝鲜族农户,日军侵占东北后,家乡的水田被强行征用,父亲因为反抗被日军活活打死,母亲带着她和弟弟逃进深山,却还是没能躲过鬼子的扫荡——弟弟被当作“人质”抓走,再也没回来,母亲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丫头,一定要给家人报仇,把鬼子赶出去!” 16岁的许成淑擦干眼泪,背着母亲留下的柴刀,找到了活跃在汪清一带的抗日游击队。队长见她年纪小,又是个姑娘,想让她做后勤工作,她却倔强地举起柴刀:“我能砍柴能爬山,还能开枪打仗!” 游击队缺人,队长最终同意让她加入,教她用枪、埋地雷、传递情报。许成淑学东西特别快,没过多久就成了队里的骨干,她熟悉山林地形,又会说朝汉双语,经常乔装成卖货郎或农妇,深入敌占区搜集情报,好几次都在鬼门关前绕了一圈。 1939年夏天,日军对汪清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许成淑奉命护送一批重要情报到邻县游击队。没想到途中遇到叛徒告密,百余日寇和汉奸把她围困在一处山坳里。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许成淑红了眼,她抓起战友遗留的步枪,躲在岩石后精准射击,日寇冲上来一个就倒下一个,短短半个时辰,她一人就击毙了十几个鬼子。 激战中,她发现人群里有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出卖他们的汉奸金某。这个家伙之前假意投靠游击队,却暗地里给鬼子通风报信,害死了不少乡亲。许成淑咬碎银牙,趁着硝烟掩护,一个箭步冲上去,用刺刀刺穿了金某的胸膛,临死前还瞪着他骂:“汉奸走狗,死有余辜!” 没了弹药的许成淑,凭着一把刺刀和日寇展开肉搏。她力气不如鬼子大,却凭着灵活的身手周旋,胳膊被砍伤、大腿被刺伤,鲜血浸透了衣裳也没后退半步。可终究寡不敌众,她被鬼子按在地上,绳子捆得像粽子一样。鬼子以为她会求饶,没想到她对着鬼子的脸吐了一口血水:“你们这些强盗,迟早会被赶出中国!” 魔鬼般的折磨就此开始。鬼子想从她嘴里套出游击队的下落,先是用皮鞭抽打,再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皮肤,她始终咬紧牙关不吭声。丧心病狂的鬼子又找来钢针,一根根插入她的头部和下体,割掉她的耳朵,甚至用刀划开她的皮肉,惨叫声在山坳里回荡,却始终听不到她一句屈服的话。整整三天三夜,许成淑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却始终保持着挺直的脊梁,直到最后一口气,她还在喊:“打倒小鬼子!中国必胜!” 20岁,本该是梳着辫子、憧憬未来的年纪,许成淑却用最壮烈的方式,诠释了“英雄”二字。她不是天生的战士,只是一个为家人报仇、为家国抗争的普通姑娘,可当民族危亡之际,她毅然扛起了责任,用稚嫩的肩膀挡住了日寇的屠刀。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东北抗日联军里有太多像许成淑这样的年轻战士,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战功,却用最顽强的意志,在白山黑水间点燃了抗日的火种。 日军的残暴终究没能扑灭中国人的反抗意志。许成淑牺牲后,她的事迹传遍了延边各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游击队,他们带着许成淑的遗志,继续在山林里与日寇周旋。这些年轻的生命,就像长白山的青松,无论风雪多么猛烈,始终扎根大地、傲然挺立。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汪清县的烈士陵园里,许成淑的墓碑静静矗立,上面镌刻着她年轻的模样。我们或许无法想象她承受的痛苦,却永远记得她的勇气和骨气——正是这些像她一样的先烈,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的脊梁,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他们的名字不该被遗忘,他们的精神更该被永远铭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