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方面传出消息! 如果东方大国限制稀土供应,日本就会联手美国再收紧对华芯片设备出口。话不长,却是把两条最要命的链条都点了名。 这威胁说出来,多少有点自不量力的可笑。 日本大概是忘了全球化分工里谁才握着真正的主动权,以为攥着芯片设备的短期优势就能拿捏别人,却没看清自己的产业链早就被中国的战略资源绑得严严实实,这种单边叫板不仅没用,反而会把自己逼入更被动的境地。 很多人可能只知道日本依赖中国稀土,却没意识到它的命门远不止这一个,2025年的数据看得人触目惊心,日本对中国锗的依赖度高达99-100%。 这种材料是红外光学、5G基站和半导体的核心原料,日本自卫队的夜视系统、导弹导引头全靠它支撑,一旦断供,相关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直接就得停摆。 除了锗,制造高强度钢材的钨,日本50%以上依赖中国进口;生产半导体和阻燃材料的锑,依赖度也在50-70%之间;就连钢铁业离不开的焦炭,80%的需求都要靠中国满足。 更别提稀土了,重稀土97%依赖进口,而中国不仅掌控着69%的产量,更垄断了93%的深加工产能,分离纯度能做到99.99%,成本比欧美低一半还多,这套产业链花了四十多年才建成,日本想复制都没门。 看看同样依赖中国稀土的欧盟,虽然也经常上蹿下跳的,但是比起日本来说安分多了。 为啥?因为他们试过自主,砸了225亿欧元搞“关键原材料自主计划”,五年过去依赖度只降了不到5%,分离技术跟不上,本土开采环保审批要等八年,根本没法替代。 反观日本,十三年前就砸了千亿日元搞“稀土自主”,海底开采成本是陆地的200倍,从印度、澳大利亚进口的矿石要么纯度不够,要么得运到中国深加工,绕来绕去还是离不开。 现在中国又把钐等七类稀土纳入出口许可,日本连储备都补不上,更别说应对全面限制了。 再对比不久前的中澳铁矿石博弈,更能看出谁掌握主动权,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之前坚持涨价15%,还拒绝人民币结算。 结果中方直接暂停采购、投放战略储备,十几天就逼得澳方妥协,不仅放弃涨价,还同意30%长协用人民币结算。 这说明在资源博弈里,谁是最大买家、谁掌控供应链,谁就有话语权。 日本的芯片设备出口恰恰相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东京电子、尼康等企业在华收入占比高达20%-30%,部分高端设备对华出口占比甚至超过40%。 真要是收紧出口,首先扛不住的是日本企业,2025年上半年日本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已经同比下降19.4%,连续8个月下滑,再加码封锁,只会把市场拱手让给荷兰ASML、美国应用材料这些竞争对手。 日本国内其实早就有分歧,政界喊得响亮,工商界却急得上火,被称为“财界总理”的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其会长十仓雅和1月就带领近200人的代表团访华,重点磋商供应链稳定问题,还希望恢复短期逗留免签措施。 要知道这是时隔近4年4个月日本经济界首次组团访华,足以看出工商界对中日关系恶化的担忧。 毕竟日本的汽车、电子等核心产业都离不开中国市场和资源,而高市早苗内阁的涉台错误言论,已经让他们尝到了苦果。 水产品加旅游业的反制,如果再拿产业链开刀,日本经济根本扛不住这种连环冲击。 反观在芯片领域,中国的突破从未停步,上海微电子、北方华创等企业的设备已经能支持14纳米工艺,2024年成熟制程芯片自给率达到25%,美日的封锁只会倒逼技术加速迭代。 日本大概以为有美国撑腰就能有恃无恐,可美国的支持从来都是口惠而实不至。 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11月20日公开支持高市早苗,但却拿不出实际行动,所说的帮助仅是停留在口头的帮腔。 这种“口头撑腰”本质是把日本当遏华棋子,让日本为美国的战略买单,而日本民众已经在承受代价,每人要承担约1.8万日元的经济损失,高市早苗的支持率也跌到了25%。 毕竟拿自己的短板去碰别人的长板,最后只会自食恶果。 日本的威胁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暴露了内心的焦虑。 全球化时代没有谁能单方面主导规则,试图用霸权逻辑逼迫他国让步,终究会被市场和规律教训。 信息:日本竟想拉上美国,报复中国芯片? 2025-11-22 09:25·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