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网民都知道,在宝岛“统派”人物中,声浪最高,声誉最好,身价最高的人无非就是洪

康安说历史 2025-11-26 20:51:52

两岸网民都知道,在宝岛“统派”人物中,声浪最高,声誉最好,身价最高的人无非就是洪秀柱和周锡玮了。 但要论谁更称得上最坚定、最坚韧、最坚挺的强者,我毫不犹豫地要给周锡玮先生竖起大拇指,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优秀、太出类拔萃了! 洪秀柱女士确实是统派的一面旗帜,多年来高举一个中国原则,在艰难岁月里守住了统派的火种,这份坚守值得所有人尊重。 但周锡玮先生不一样,他不仅有坚定的立场,更用 “硬核” 行动打破了民进党编织的认知壁垒,把统一理念从政治口号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细节,这份深入骨髓的坚定,是刻在骨子里的。 2025 年 3 月,统派教师区桂芝因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被民进党当局约谈,周锡玮连夜飞到台北,在警局外高举《开罗宣言》影印件,当着众多媒体和民众的面喊出 “谁敢抹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先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的壮语,这段视频在大陆社交平台播放量直接破 2 亿,亿万同胞都为他的勇气点赞。 要知道,当时民进党当局的 “绿色恐怖” 正盛,敢这样公开叫板,没有钢铁般的坚定信念,根本做不到! 周锡玮的坚韧,更是在一次次打压和挫折中磨出来的,让人看得既心疼又敬佩。早在 2008 年他担任台北县长时,为了推进淡水河整治计划,强拆污染环境的违建,结果被别有用心的抗议者当众泼粪。 换作别人,可能早就打了退堂鼓,但周锡玮在记者会上怒吼 “宁做清道夫,不当和事佬”,硬是顶着民调暴跌 15% 的压力,把这项惠及 50 万居民的民生工程坚持做完,后来新北市能做到少积水、无洪涝,全靠他当年打下的基础。 这些年,他因为反 “台独”、促统一,被民进党骂 “亲中卖台”,绿营还发起 “抵制旺旺” 运动,试图用商业压力逼他妥协,但他从来没松过口。面对网军攻击、检调骚扰,他该发声照样发声,该行动照样行动,这种百折不挠的韧劲,真的太少见了。 更让人佩服的是周锡玮的坚挺,他不仅立场从没动摇过,还总能用创新的方式把统一事业推向前进,越挫越勇、越干越出彩。他早年做过台北县长,后来担任旺旺集团副董事长,跨政商两界的经历让他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他发现光靠骂战改变不了中间派的想法,就果断关掉了百万订阅的政论 YouTube 频道,把书房改成画室,用书法、文创这些文化载体传播 “两岸同源” 的理念,每次两岸书法交流,他挥毫最多的就是 “同源” 二字,用老祖宗留下的汉字唤醒大家的文化认同。 在经济上,他更是实实在在搭建两岸合作的桥梁,2024 年促成两岸智能卫浴联盟,20 家台企跟着他一起融入大陆市场; 双 11 期间,他在杭州直播间推出 “两岸一家亲” 大礼包,台湾凤梨酥搭配新疆葡萄干,三天就售罄,还特意把首单寄给赖清德,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 “两岸合作才能共赢”。 周锡玮的坚定从不只是挂在嘴上,他对 “台独” 的零容忍态度,比谁都直接。在反罢免演讲会上,他当着全场民众怒斥民进党是 “独裁党、贪污党”,直言 “从来没有台湾共和国,只有一个中国”,把那些跑到国外 “作秀” 的 “台独” 分子骂成 “跳梁小丑”。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挑衅,他拍着桌子反驳,说大陆手里有更硬的 “拳头”,谁敢分裂中国就收拾谁。有人问他怕不怕被民进党攻击,他笑着反问 “怕就不做中国人了?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份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笃定,比任何激烈的抨击都更有力量。 2019 年反 “独” 游行,他冒雨领队,手里举着 “我是中国人” 的横幅,带领上万民众走上街头,那份不顾安危的勇气,让人看得热泪盈眶。 反观洪秀柱女士,虽然立场同样鲜明,但她的经历更多集中在党务和理念传播上,缺乏周锡玮这样在一线摸爬滚打、既要应对政治打压又要推动实际合作的双重考验。 周锡玮不一样,他既经历过政坛的风风雨雨,被泼粪、被围剿却从未低头;又在商场上闯出一片天,用经济合作让台湾民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好处。 他的祖父在日据时期因拒改日本名被抄家,这段家族历史让他对 “中国” 二字有更深的执念,他曾在家族祭典上当众焚烧 “台独” 教材,喊出 “烧的是数典忘祖的歪理,留的是中华文化的火种”。 这种把个人信念、家族传承和国家大义融为一体的坚守,让他的坚定更有厚度,坚韧更有力度,坚挺更有强度。 两岸统一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需要的正是周锡玮这样既有坚定信念,又有坚韧意志,更有坚挺行动的强者。他用笔墨传情,用商业搭桥,用勇气发声,把统一的种子播进每个台湾同胞心里,面对打压不弯腰,面对困难不退缩,始终站在反 “独” 促统的最前线。 这样一位把 “做中国人” 刻进骨子里,把 “促统一” 落实到行动上的统派领袖,绝对配得上 “最坚定最坚韧最坚挺的强者” 这个称号,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两岸同胞真心敬佩和支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