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9岁的杨得志迎娶了新婚的妻子石莉,结婚当晚,杨老将军握着石莉的手,动情地说:“我们的孩子们将来会尊重你,我也会尊重你!” 申戈军去世后,杨得志整日寡言少语,常常一坐几个小时,饭也不好好吃,老战友们看不过去,觉得这位硬汉将军不能就这样孤独下去。他们想起石莉,1935年生于湖北红安,早年入伍进文工团,1950年代随志愿军文工团赴朝慰问,当时杨得志任十九兵团司令员,看过她的舞蹈演出,两人有过一面之缘。石莉丈夫早逝,多年来一个人过,性格稳重,熟悉部队生活,最适合照顾老人。 1990年初,老战友李雪三夫妇牵线,安排两人见面。第一次在北京小院,杨得志穿旧军装,石莉着普通衣裳,两人从朝鲜战场聊起,石莉提到当年跳舞时台下那位司令员,杨得志也记起那场演出缓解了部队压力。话题越扯越多,从上午到下午,中间就吃了点简单饭。此后又见过几次,杨得志精神明显好转,饭量增加,脸色红润起来。石莉的体贴让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杨得志渐渐从丧偶阴影中走出来。 见面几个月,杨得志决定结婚。他先找子女们谈,长子杨建华等人起初有点别扭,毕竟母亲去世才一年,但看到父亲眼睛有光,也就点头。杨得志还单独问石莉是否介意家里六个孩子,石莉表示自己来就是照顾他的,孩子们会慢慢处好。1990年4月30日,两人到民政局领证,手续严格,结婚证上贴合影、按手印。婚礼就在家办,没请客摆席,只叫来陈锡联等几位老战友和子女。 家里客厅摆一张桌子,放几盘瓜子糖果,一壶热茶,杨得志仍穿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石莉蓝布衫,大家坐下喝茶闲聊。陈锡联开玩笑说老杨这回悄无声息,杨得志说年纪大了图互相照应。有人带一包好茶叶当贺礼,倒进壶里满屋香。仪式没司仪没戒指,就举杯喝茶,子女们轮流敬茶。老战友讲起当年战场事,杨得志难得笑出声。客人散去后,屋里剩家人。 晚上卧室只开小灯,杨得志拉石莉坐下,握住她的手,郑重说出那句承诺。子女们被叫进来,杨得志当面交代要把石莉当家里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她。孩子们齐声答应,杨建华代表表态会照顾好石莉。石莉也说自己就是来让老将军舒心的,希望大家常回家。杨得志指墙上申戈军照片,说就这么挂着留念,石莉表示完全理解。这番安排打消了所有顾虑,家庭关系从那天起定下基调。 婚后生活很快进入轨道。石莉发现杨得志胃不好,每天变着法做软烂饭菜,有时加湖南辣椒让他解馋。早晨五点准时起床,石莉备好温水,两人院里散步,说部队旧事。杨得志眼睛花,石莉大声读报,一版不落。子女们回家吃饭,石莉炒几盘家常菜,辣椒炒肉必上桌。一次杨得志小病,石莉几天守床边,喂药擦身,不让别人插手。孩子们劝她歇歇,她说夫妻间这些事自己做最放心。 日子平淡却有规律,杨得志保持军人作息,石莉陪着回忆过去。子女们看石莉付出,渐渐叫她石阿姨,过节礼物一份不少。1994年杨得志病重进301医院,石莉几乎不回家,喂饭翻身按摩全亲力亲为。10月25日杨得志去世,享年83岁,临终握石莉手说谢谢陪伴。追悼会石莉站家属最前,子女分列两旁,这位置得到认可。 杨得志走后,石莉继续住老宅,打理院里月季。子女们常来看她,仍叫石阿姨,家庭和睦如初。这段四年婚姻虽短,却让晚年将军安宁,也让子女看到什么叫真心相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