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韦杰病逝,妻子主动将他名下豪车交还成都军区,军区很为难的回答道:这个档

君轩谈历史 2025-11-26 20:47:03

1987年韦杰病逝,妻子主动将他名下豪车交还成都军区,军区很为难的回答道:这个档次的车子交了,现在军区谁也没资格坐,不如家里留着用! 这件事在1987年的成都军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郭毅捧着车辆手续找到军区后勤部门时,工作人员都愣住了。 那是一辆深灰色的奔驰250,1985年中央为病重的韦杰专门配备的,在满街都是解放卡车和北京吉普的年代,这样的进口豪车堪比现在的限量版跑车。 韦杰将军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革命史。 13岁跟着韦拔群闹革命,15岁加入红七军,长征路上带着侦察连在雪山草地里踏出一条路。 抗日战争时期在香城固摆下口袋阵,一次伏击就端掉了250多个日军,连刘伯承元帅都夸这仗打得漂亮。 后来从南京军事学院到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位置,二十多年里办公室的沙发都磨出了毛边。 本来想查查这辆奔驰250当时的价格,后来发现根本不用查。 1980年代中国一年进口的豪华轿车屈指可数,奔驰250更是稀罕物。 中央当年特批给韦杰用车,主要是考虑到他肺癌晚期,普通轿车减震差,长途颠簸受不了。 可郭毅整理遗物时发现,这车登记的是军区资产,立马就坐不住了。 成都军区的领导们也挺头疼。 按当时的规定,军区正职领导也就配个伏尔加或者上海牌轿车,奔驰250的规格明显超标。 收回来吧,没人敢用;交给家属吧,又违背韦杰生前“公私分明”的嘱咐。 那会儿不少干部觉得郭毅太较真,人走了车子留着用也合情理,可她愣是天天往军区跑,说这是原则问题。 韦杰夫妇的日子过得是真简单。 去过他们家的老战友都说,除了书多,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大儿子结婚想买台彩电,韦杰让他自己凭票去排队,绝不托关系。 老家侄子想来军区当兵,他一句话就给顶回去,说农村青年就该在田里好好干。 这种脾气,郭毅怕是最有体会,不然也不会铁了心要还车。 车子最后还是拉回了军区仓库,用帆布盖着一放就是好几年。 后来改革开放深入了,有人提议拍卖,又怕坏了韦杰的名声,最后好像是调拨给了省政府外事部门接待外宾用。 这件事在老干部圈子里传开后,不少人开始默默清理家里的公物,钢笔、台灯,甚至连办公室的茶叶罐都还了回去。 如此看来,郭毅还车这件事,表面是一辆车的归属问题,实际上是老一辈革命家对“公与私”的较真。 现在回头看1980年代,社会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不少人开始钻空子捞好处,可韦杰夫妇用行动证明,有些底线是永远不能碰的。 这种精神放到今天,依然值得琢磨琢磨。 现在领导干部都要申报个人财产,公车改革也推行多年,可像韦杰夫妇这样主动“退超标待遇”的例子,还是能让人心里一震。 他们那代人总说,权力是人民给的,一分一毫都不能沾。 这话听着简单,做起来却需要一辈子的坚持。 很显然,这种坚持,正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的。

0 阅读:45
君轩谈历史

君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