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2年奥运会申办,最后投票时,选项居然是:支持、不支持、弃权。 就一个候选城

康安说历史 2025-11-26 16:48:16

2032年奥运会申办,最后投票时,选项居然是:支持、不支持、弃权。 就一个候选城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这哪是申办啊,这简直是求着人家办,差跪下磕头了。 反观当年北京申奥的阵仗,那才叫真正的申办,是亿万国人盼了多少年的荣耀时刻,至今想起来都让人热血沸腾。 2001 年 7 月 13 日晚上,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我们全家守在电视机前,连大气都不敢喘,就跟等高考放榜似的。那会儿不光是我们家,整个小区、整个城市都静悄悄的,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莫斯科的投票现场。 当萨马兰奇念出 “北京” 两个字时,小区里瞬间炸开了锅,欢呼声、鞭炮声此起彼伏,街上到处都是庆祝的人群,真真切切的万人空巷。 后来我才知道,那届申奥北京的优势有多明显,第二轮投票就以 56 票的绝对优势胜出,远超多伦多的 22 票、巴黎的 18 票和伊斯坦布尔的 9 票。 更让人骄傲的是,当时盖洛普的调查显示,94.9% 的北京市民都支持申奥,94% 的人愿意当志愿者,这股全民参与的热情,是任何其他城市都比不了的。那时候的奥运会,是香饽饽,是各国争相抢夺的荣誉,能申办成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是全民的骄傲。 可谁能想到,才过了二十多年,奥运会就沦落到没人愿意接手的地步。为啥会这样?还不是因为办奥运太烧钱,而且大概率会亏本,谁都不想当冤大头。 早年间加拿大蒙特利尔就是活生生的例子,1976 年办奥运会,原本说好了预算 1.5 亿美元,结果最后花了 16 亿,超支 10 倍还多。为了建那个带伸缩屋顶的主场馆,工程混乱不说还滋生腐败,开幕时屋顶都没完工,最后留下 10 亿美元的巨债。 这债怎么还?全城人交了 30 年的 “奥运特别税”,连抽烟都要多交税,那座体育场被人戏称为 “欠债场”,直到 2006 年才把债还清,这三十年里,当地老百姓硬生生背着奥运债务过日子。 还有 2004 年雅典奥运会,回到发源地本是件好事,结果办得一塌糊涂。原本预算 46 亿欧元,最后花了 110 亿,占了当年希腊 GDP 的 2.5%。 为了撑场面,新建的 35 个场馆极尽奢华,可奥运会一结束,这些场馆就成了摆设,游泳馆池水干涸,独木舟赛道长满杂草,每年还要花 1 亿欧元维护。 这笔巨额开支直接让希腊财政赤字失控,后来爆发的经济危机,跟办奥运留下的烂摊子也脱不了干系,老百姓失业率飙到 25%,过了十年紧日子。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哪个城市还敢轻易接招? 这些年不少城市都直接放弃了申办,德国莱茵 - 鲁尔地区、匈牙利布达佩斯、卡塔尔多哈,都曾表示过想办 2032 年奥运会,可一核算成本、一考虑风险,全都打了退堂鼓。 国际奥委会也没办法,只能改革申办规则,2019 年改了规程,不再搞过去的评估委员会,而是组建专门的举办地委员会,直接推荐候选城市,还把确定举办地的时间提前,洛杉矶 2028 年奥运会就是提前 11 年确定的,布里斯班更是提前 11 年就锁定了举办权。 为啥这么着急?还不是怕没人办,先把下家敲定再说。即便如此,布里斯班的申办方案也得精打细算,全靠利用现有场馆,预计支出比前几届平均水平减少 80%,这才敢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想想当年北京申奥,我们是凭着实打实的实力和热情去争的。那时候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需要一个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老百姓也盼着通过奥运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进步。 从场馆建设到城市改造,从志愿者培训到全民参与,每一步都做得扎实有序,最后办出了一届 “无与伦比” 的奥运会,让世界刮目相看。 而现在的奥运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能带来巨大光环的荣誉了,全球化时代,各国展示实力的渠道多了,没必要再花天价去办一场奥运。 更关键的是,办奥运的风险太高,投入和产出根本不成正比,门票和赞助收入往往不够填成本的窟窿,赛后的场馆维护更是无底洞。 所以说,2032 年奥运会只有布里斯班一个候选城市,不是布里斯班多厉害,而是实在没人愿意接。 国际奥委会从过去的 “出题人” 变成了 “求着人答题”,这背后是奥运会从 “香饽饽” 到 “烫手山芋” 的转变,是现实的经济账战胜了虚无的荣誉感。 当年北京申奥的万人空巷,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国家崛起的见证,那种全民沸腾的热情,那种凭着实力去竞争的底气,是现在这种 “求着人办” 的奥运根本比不了的。 奥运申办的冷暖变化,说到底就是现实二字。当年我们争着办,是因为我们有实力、有需求、有热情;现在别人推着办,是因为办奥运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回报太少。 那个笑话的背后,是奥运会光环的褪去,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不管怎么变,当年北京申奥的辉煌和骄傲,永远刻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那才是申办奥运该有的样子。

0 阅读:881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