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麾下第一大将是关羽,孙权、曹操麾下第一名将,都是谁? 先说说曹操这边,麾下能打的将领能排出一长串,像夏侯惇、曹仁这些宗亲老将,还有徐晃、张郃这些降过来的猛将,但真要论起能凭一战定威名、让敌人打心底发怵的,还得是张辽。这可不是瞎夸,张辽原先跟着吕布辗转各地,后来归顺曹操才真正放开了手脚,打了不少硬仗。 最出名的就得数合肥那回,当时曹操正忙着在汉中打仗,孙权趁机带着几万大军来攻合肥,而张辽手里满打满算就七千来人,兵力差得老远。曹操早料到这一步,提前留了封信,说等孙权来了让张辽、李典出城迎战,乐进守城。一开始诸将都犯嘀咕,觉得这是以卵击石,可张辽看透了关键——要是等孙权把城围死,援兵又远,迟早得被攻破,不如先下手为强打垮对方的士气。 他当晚就从军中挑了八百个敢死之士,杀牛宰羊让弟兄们饱餐一顿,第二天一早亲自带着人冲了出去。天刚亮,张辽穿着铠甲拿着戟,带头就冲进了吴军阵里,一口气杀了几十个士兵,还斩了两名将领,一边冲一边喊自己的名字,径直就冲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面。孙权当场就慌了,赶紧跑到高处用长戟守着,连还手的胆子都没有。 后来吴军回过神来把张辽团团围住,他左冲右突带着几十人杀了出去,听见后面弟兄们喊“将军要丢下我们吗”,又立马转身杀回去,把剩下的人都救了出来。这一仗从早上打到中午,把吴军的锐气全打没了,孙权围了合肥十几天攻不下来,只好撤兵。张辽还不肯罢休,带着人追上去,差点把孙权给活捉了。经此一战,张辽在江东出了名的吓人,连小孩哭,大人只要说“张辽来了”,立马就不敢出声了。 除了这一仗,张辽的本事还体现在不少地方。当年打乌桓的时候,他带着兵突然袭击,不仅打垮了敌军,还亲手斩了乌桓的单于蹋顿,让北方的游牧部落好几年不敢来犯。官渡之战时,他和关羽一起解了白马之围,后来扫平河北袁绍的残余势力,他也立下了大功。 更难得的是,张辽不光能冲锋陷阵,还懂谋略,有次攻城久攻不下,他看出守将有投降的心思,居然单枪匹马去劝降,没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城池。曹操对他向来信任,把合肥这处关键防线交给他,果然多年安稳,这样的战绩和能力,称他为曹操麾下第一大将一点不亏。 再说说孙权这边,能担得起第一大将名头的,得是周瑜周郎。可能有人会想到吕蒙或者陆逊,吕蒙白衣渡江夺了荆州,陆逊夷陵之战打败了刘备,都是大功,但论起对东吴的根基和影响力,还是周瑜更胜一筹。 周瑜和孙策是从小的交情,孙策当年带兵打江东,周瑜带着自己的人马来投奔,俩人联手横扫江东六郡,等于是一起打下了东吴的家业。后来孙策遇刺去世,孙权年纪轻轻接手,底下不少老臣心里不服,又是周瑜第一个站出来以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帮他稳住了人心和局面。要是没有周瑜这股支持,孙权能不能坐稳位置都不好说。 最关键的还是赤壁之战,当时曹操带着大军南下,号称百万之众,江东的大臣们吓得大多主张投降,连张昭这样的老臣都劝孙权归顺。又是周瑜站出来力主抗曹,他不光给孙权分析曹操的弱点——北方士兵不习水战、刚到南方水土不服闹疫病、后方还有马超韩遂牵制,还主动请战,带着三万水军和刘备联手抗敌。 这场仗的全盘指挥都是周瑜,他想出火攻的计策,安排黄盖诈降,选准东南风的时机放火,把曹操的战船烧了个精光,又趁机追击,把曹军打得大败而逃。这一仗直接粉碎了曹操一统天下的计划,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要是没有周瑜的胆识和谋略,东吴恐怕早就成了曹操的地盘。孙权后来也说周瑜有“王佐之资”,意思就是有辅佐帝王的大才。 而且周瑜不光会打仗,人品也没话说,《三国演义》里把他写得心胸狭隘,其实正史里的周瑜气度大得很,对下属也宽厚。只可惜他去世得早,不然说不定还能立下更多功劳。比起后来的吕蒙、陆逊,周瑜是东吴的开国功臣,又是定鼎大局的关键人物,说他是孙权麾下第一大将,确实是实至名归。 这两位大将虽说效忠的主公不同,但都凭实打实的战功站稳了脚跟,张辽靠合肥之战威震敌胆,周瑜靠赤壁之战定鼎三分,也难怪后人提起三国名将,总少不了他们俩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