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1年,唐朝名相姚崇突患重病,临终前,他拉着长子的手,叹道:“我死后,姚家

武某人 2025-11-24 11:24:58

公元721年,唐朝名相姚崇突患重病,临终前,他拉着长子的手,叹道:“我死后,姚家恐怕有灭族之祸!有件事,你们一定要按我说的做,兴许有一线生机。”儿子们吓得魂飞魄散,连忙磕头请教。 姚崇的棺材还未入土,张说已踏进了灵堂。 他口称吊唁,步入中堂时,眼光却频频扫向屋内几处精心摆放的古玩。姚家子弟心领神会,立即将几件玉器、名画奉上,又以哀婉语气请他为先父撰写墓志。张说轻声应允,不动声色地将物品收入袖中。 数日后,一篇长达数百字的碑文送到姚宅,文辞恳切,溢美之语极多。姚家兄弟连夜誊抄三份,一份送入宫中奏呈,一份刻石立于墓前,第三份密藏备用。数日后,张说派人上门要求“重新润色”碑稿时,姚家婉拒:“原文已入皇帝御览,若改恐生疑。”张说面色微变,沉默良久,转身离去。 这一切,都源于姚崇临终前的那番嘱咐。他清楚张说为人,知其好名好利,若能在吊唁之际示以厚礼,并让其留下文字作保,则姚家日后在朝中尚有自保之法。若张说不为所动,则说明杀机已起,应速撤家避祸。 姚崇之所以要防范张说,是因为这位昔日政敌已风头正劲。据传,张说将入相,一旦再掌机要之权,势必秋后算账。姚崇曾在数年前将其贬出京城,如今临终前最担忧的,正是张说借权清算旧怨,波及家族。 姚崇之慎,不仅源自个人政治斗争的经验,更来自他对唐初权力更替格局的深刻理解。他是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的首任宰相,曾帮助李隆基铲除太平公主一派,稳定朝局,是开元之治的奠基者之一。 他所上《十事奏议》劝谏节俭政务、整顿吏治、精简军政结构,得到玄宗采纳,被誉为“开元第一谋臣”。然而,因触犯诸多权贵,又多次拒绝张说回朝请求,结下宿怨。 姚崇虽居高位,却明白一旦卸任,风向即变。他曾亲历许多权臣晚节不保、家族遭祸的惨事,故早早为子孙布下伏笔。 他临终交代儿子:“不可与张说争理,只求他留文。若能立碑,则我名存,你等命保。”正因如此,姚家得以避开清算,稳住局势,延续香火。

0 阅读:72

评论列表

Jason

Jason

3
2025-11-24 12:13

聪明人

猜你喜欢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