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装得下的?”近日深圳海关的一次查验现场,上演了让所有人都傻眼的一幕:一名女性旅客试图用黑色长裙作掩护,把229条活鱼藏在裙摆下混进境内,最终被海关关员当场查获,这波“硬核藏货”操作很快在网上刷屏,网友调侃这才是“真·鱼尾裙”。 最近深圳口岸的海关查验区里,出现了让所有关员都瞪大眼睛的场面:一名女性旅客穿着宽大的黑色长裙试图入境,结果被关员拦下后,从裙摆里掏出两大袋还在扑腾的活鱼,数清楚一共229条,现场拆开袋子时,小鱼扭动的样子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感慨“真是把‘藏’发挥到了极致”。 事情发生在下午的入境高峰时段,这名旅客跟着人流走进海关监管区,刚过智能查验闸机,就被经验丰富的关员注意到。 她走路时双腿明显分开,步伐比普通人慢半拍,裙摆从腰部到脚踝的位置,时不时会鼓出一小块,还带着轻微的、有节奏的晃动,不像装了普通物品,更像里面有活物在动。 关员上前示意她配合检查,女子的表情瞬间有点不自然,支支吾吾说自己只是穿了宽松的裙子,没带什么东西。 等走到单独查验室,关员请她把裙摆撩开,两条用红色和白色塑料袋紧紧捆扎的包裹立刻露了出来,袋子底部沾着细小的水珠,边缘还在随着里面的动静轻轻起伏。 拆开第一个红色塑料袋时,里面的小鱼“哗啦”一下挤到一起,每条都只有手指长短,身体是半透明的浅粉色,尾巴上带着细碎的黄色斑点,还在不断扭动身体,偶尔有一两条跳出袋子,在查验室的地面上弹了两下。 数完红色袋子里的鱼,一共121条,白色袋子里的数量更多,有108条,加起来正好229条,装鱼的袋子里还残留着少量浑浊的水,能看出是特意为了保持鱼的活性准备的。 随后这批活鱼被送到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做鉴定,最终确认属于平鳍鳅科鱼,这类鱼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里,是外来物种。 一旦进入我国自然水域,不仅可能携带寄生虫和病菌,还会因为没有天敌快速繁殖,和本土鱼类争夺食物与生存空间,严重时会破坏水域生态平衡。 现场关员后来回忆,这名旅客为了藏鱼费了不少心思:她特意选了裙摆垂到脚踝的黑色裙子,把两个装鱼的塑料袋分别固定在腰侧和大腿位置,还用裙摆的褶皱盖住袋子边缘,甚至在走路时刻意放慢速度,想掩饰袋子的晃动,但还是没躲过关员的眼睛。 后续处理时,海关对这批活鱼做了无害化销毁,同时向女子宣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告知携带禁止进境物的法律责任。 据了解,这类平鳍鳅科鱼在境外的观赏鱼市场里,单条价格在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女子可能是想把鱼带进来售卖,才想出这样的“藏货”办法。 这段查验的现场画面传到网上后,很快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调侃“这裙子一走一‘甩水’,旁边人闻不到鱼腥味吗”,还有人开玩笑说“这是把‘鱼尾裙’的名字坐实了,里面真有鱼”, 不少人感叹为了一点利益,连这么离谱的办法都能想出来,也有人提醒,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很大,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违规携带。 海关方面也再次强调,旅客入境时要主动申报携带物品,尤其是活体动物、植物及其产品,不要因为一时贪心违反规定,既会面临处罚,也可能给国内生态环境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