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中方无视其最后通牒,爱沙尼亚称耐心已经快耗尽,这是最后警告了! 爱沙尼亚外

百日依山尽 2025-11-23 22:56:03

抱怨中方无视其最后通牒,爱沙尼亚称耐心已经快耗尽,这是最后警告了! 爱沙尼亚外长察克纳最近抱怨,中方对爱沙尼亚此前提出的“在中俄之间二选一”的要求置若罔闻,这让塔林方面“耐心即将耗尽”,并强调“这是最后的警告”。 近期国际外交圈爆出一则强硬表态,爱沙尼亚外长察克纳公开抱怨中方无视其此前提出的“中俄之间二选一”要求,直言塔林方面的耐心已濒临耗尽,甚至放出“这是最后警告”的狠话,这番带着胁迫意味的言论,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此次风波的导火索源于11月初察克纳的对华访问,这是爱沙尼亚时隔十年再次有外长访华,本被外界期待为缓和双边关系的契机,却被其硬生生变成一场施压闹剧。 访华期间,察克纳将大部分会谈时间都用于渲染“俄罗斯威胁”,反复强调中国若想发展中爱友好关系,就必须停止所谓“支持”俄罗斯的行为,直白抛出“选中俄还是选欧洲”的二选一要求,试图将中爱双边关系与反俄事务强行捆绑,甚至宣称中国掌握着结束乌克兰冲突的“关键”,言语间满是道德绑架的意味。 访华结束后,察克纳回国便频繁在公开场合造势,多次提及对华二选一要求,本以为能迫使中方妥协回应,没想到中方始终保持沉默,既未就其无理要求作出回应,也未改变既定外交立场。 中方在会谈通稿中仅简单提及愿为推动俄乌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后续更是聚焦双边务实合作,推进爱沙尼亚蜂蜜、酸奶等农产品输华便利化,筹备明年中欧班列直运线路,完全未理会其抛出的阵营对立议题,这种冷淡态度彻底点燃了爱沙尼亚方面的不满。 察克纳近期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语气满是抱怨与强硬,称中方对爱沙尼亚的合理诉求置若罔闻,长期沉默让塔林方面难以接受,耐心已经快耗尽,此番表态已是最后的警告,暗示若中方仍不回应,爱沙尼亚可能会采取进一步行动。 不过对于具体将采取何种行动,察克纳并未明确说明,外界猜测大概率是联合波罗的海邻国在欧盟内部施压,或是在涉台、涉疆等问题上做出更多损害中方利益的举动。 爱沙尼亚之所以执着于对华提出二选一要求,根源与其深度绑定跨大西洋主义的外交取向密切相关。 作为北约成员国,爱沙尼亚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4%,是北约人均军费最高的国家,国防体系完全依赖美国军事援助,大量采购美制武器并接纳美军轮换部署,外交立场也全面与美西方同步。 俄乌冲突爆发后,其对俄的历史积怨与现实焦虑进一步放大,为迎合美西方阵营,主动将反俄议题作为外交核心,甚至不惜牺牲与中国的务实合作, 此前便已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排除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参与关键基础设施建设,还批准台湾当局设立“非外交代表处”,多次损害中方核心利益。 值得玩味的是,即便爱沙尼亚对华态度强硬,双边经贸合作仍呈现逆势增长态势。 2025年1-9月,中爱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3%,一季度爱沙尼亚自华进口额更是激增43.3%,其农产品、木材等优势产品对中国市场依赖度逐步提升,中方推进的班列直运、关税减免等举措,正切实惠及爱沙尼亚国内相关产业。 此次爱沙尼亚在经贸获利的同时对华施压,试图用强硬姿态逼迫中方让步,显然忽略了外交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非单方面的胁迫与要求。 目前中方仍未就爱沙尼亚的警告作出回应,这种沉默既体现了对无理要求的不屑,也彰显了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定力。 爱沙尼亚的最后警告能否奏效尚无定论,但强行要求他国在主权国家间选边站队的做法,本身就违背外交基本准则,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可能进一步损害双边关系,让自身陷入外交被动。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95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