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来了!   日本正式发布在华日本人最新统计   日本外务省最新数据显示,20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23 18:43:40

果然来了!   日本正式发布在华日本人最新统计   日本外务省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日本外务省那 9.75 万的在华日侨数据一出来,跟 2012 年 15.03 万的高峰比,整整跌了 35%,连中国在日侨目的地排行榜上都从第二滑到了第三,被澳大利亚超了过去,这十二年的下滑曲线其实早藏着答案。 2012 年那会多热闹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刚过,中国加入 WTO 没几年,廉价劳动力一抓一大把,堪称 “世界工厂” 的黄金时代,日本企业跟闻着香味的蜜蜂似的往这儿涌,东芝、日立这些巨头恨不得把半个生产线搬过来。 当时 77.9% 的日企都在中国有了工厂,派驻的员工连带家属一起,把上海古北、北京三里屯堆成了 “小东京”,日式便利店、居酒屋挤得脚都插不进去,耳边飘着日语比普通话还顺耳。 但好景不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跟坐火箭似的往上窜,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一调查,41.2% 的日企都把 “成本太高、招不到人” 列成了不优先投资中国的头号原因。 以前在广东开厂的日本服装企业,算完账发现东南亚工人工资能省一半,干脆打包设备去了越南,这种转移可不是个例,连丰田都转头往印度砸了 7 亿美元建生产线,要把那儿打造成右舵车出口中心,跟当年扎进中国的架势判若两人。 更关键的是,该来的日企基本都来了,新增投资的空间早就挤没了,东芝在中国都开了 84 家企业,总营收 770 亿人民币,再派更多人来纯属多余,自然不用往中国派那么多 “打工人” 了。 日企在华的生意经也变了味,以前是 “中国生产、全球销售”,现在改成 “本地生产、本地销售”,但中国本土品牌早就长大了,哪还轮得到日企轻松赚钱。 伊藤洋华堂在北京的店从十多家关到只剩一家,成都的广场店也撑不下去要关门,2024 财年在华亏损都超 7300 万人民币,连伊势丹上海梅龙镇店都没能扛住,当年的 “白月光” 说没就没了。 无印良品看着还在开店,实则一直在闭店调整,北京世茂工三店、济南振华商厦店全关了,说是 “优化效率”,说白了就是赚不到钱。这些老店一倒,靠店铺生存的日籍员工、家属自然跟着走,三里屯那些换了的招牌,其实就是日侨减少的活证据。 生活成本更是压垮不少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上海古北早年间是日侨聚居地,以前房租靠公司报销还行,后来企业缩减开支,自己扛压力就知道有多疼 ——2013 年就有外国人因为房租一年涨 30% 从 9000 元飙到 1.3 万被迫搬家,现在的价格只会更离谱。 加上孩子上日本学校的学费、日常开销,算下来比在日本本土生活还贵,而日本国内失业率常年稳定在 2.6% 左右,回去找份工作并不难,谁还愿意拖着家当在这儿 “啃硬骨头”。 更别提中日关系时不时冒点波澜,2012 年钓鱼岛事件后民间情绪就有波动,后来还有日本政客发表涉台言论,驻华使馆都给日侨发安全警告,让外出结伴而行,这种氛围下,企业自然更愿意让员工 “轻装上阵”,不带家属甚至减少派驻人数。 疫情更是给了这场下滑一记加速拳,2022 年东风本田武汉工厂停产、五十铃重庆工厂闭厂,员工没法上班,不少日籍员工暂时回国,后来要么因为企业缩减产能没回来,要么觉得折腾不起干脆留在日本。 虽说真正撤资的日企不足 1%,但 “派驻减员、家属撤离” 成了常态,人数自然一年年往下掉。 现在去古北逛,偶尔能看到几家坚挺的日料店,但耳边的日语少了,老店换成了奶茶店、咖啡馆,这不是突然的变化,是十二年里成本涨、竞争烈、心态变凑成的结果,那些早年来华的日侨,要么跟着企业转去了东南亚,要么回了日本过安稳日子,留下的痕迹也就慢慢淡了。

0 阅读:609

评论列表

幽幽

幽幽

6
2025-11-23 19:16

所有在中国的日本人地产,涨价转卖一律不得过户!严查在日留学生及长期居住日本的人!严查国内日本人学校毕业生踪迹!!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