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可能已经没人可死了,有俄军士兵在打扫顿涅茨克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的战场时,发现阵亡的乌军士兵多为外国雇佣兵,占比可能至少达到60%左右,其中包括非裔美国人和拉丁美洲国家的人。 这些外国雇佣兵的来源相当复杂。除了此次发现的非裔美国人和拉美人员,此前就有消息称,乌军队伍里还有来自欧洲、中东甚至东南亚的雇佣兵。 他们有的是被高额报酬吸引,听说每天能拿到数百美元的补助;有的则是被所谓 “正义叙事” 感召,觉得参与对俄作战是 “正确的选择”。 但不管初衷是什么,俄军在顿涅茨克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打扫战场时看到的景象,说白了就是乌克兰本土兵已经快打光了,只能靠外国雇佣兵填前线的窟窿。 2025 年 10 月俄军的战场统计很直白,这里阵亡的乌军里外籍人员占比足足有 62%,比之前说的 60% 还多些,其中不光有非裔美国人,更多是脸生的拉丁美洲人,这背后全是乌军兵源枯竭的硬伤。 乌克兰总人口也就 3700 万,战争刚开打时现役加预备役凑起来还不到 100 万,打了这么多年损耗早就见底了,适龄男性要么外流要么伤亡,连女兵都从 5 万涨到了 7 万多,有些部队女性占比甚至到 40%,实在没人了才把主意打到了外国人身上。 这些外国雇佣兵的来源乱得像个 “国际大杂烩”,早不是刚开始那批欧美老兵的样子了。最开始波兰人来得最积极,累计有 2960 人参战,光阵亡就 1497 人,几乎占了外国阵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后来连罗马尼亚人都跟着往坑里跳,2025 年 8 月红军城战役里,俄军从坑道里一抓就抓了 47 个这两国的武装人员,身上还带着北约制式武器,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欧洲其他国家也没闲着,法国超 2000 人,英国、加拿大各有几百人,连格鲁吉亚都凑了 500 多人。现在更有意思,拉美成了新的 “兵源基地”,哥伦比亚人最多,至少 2000 人加入,占了当前外籍雇佣兵的一半以上,巴西、墨西哥、厄瓜多尔的失业青年也跟着来凑热闹,算下来拉美籍的已经占了外籍总数的 40%。 吸引这些人来的无非就两样:要么是真金白银的诱惑,要么是被忽悠瘸了的 “正义幻想”。对拉美那些穷小子来说,钱的吸引力最实在,哥伦比亚普通工人月薪才 369 美元,乌克兰开出的 3400 美元月薪直接翻了近 10 倍,这在他们眼里就是 “救命钱”,以至于同胞都戳破真相,说他们不是来挣工资的,是来挣抚恤金的。 之前还有国际安保公司更夸张,挂出日薪 1000 到 2000 美元的招聘广告,要求有海外作战经验,熟悉苏式和北约武器,听起来像高薪技术岗,可真到了前线才知道是坑 —— 有被俘的雇佣兵说每天实际就拿 16 美元,连饭都快吃不上。 至于被 “正义叙事” 感召来的,大多是欧美老兵或理想主义者,可结局往往更讽刺。英国前陆军上尉哈里斯就是典型,退役后被 “保卫乌克兰” 的口号打动,2022 年就加入了所谓的 “国际军团”,还组建特种小分队打俄军装甲部队,结果在巴赫穆特的 “绞肉机” 里被无人机炸断了左腿,手下两死两伤。 2024 年他又参与了库尔斯克行动,眼睁睁看着战友白送命,最后在伦敦家里自杀了,连乌克兰给的勋章都没留住他。 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的里德更憋屈,打着医疗志愿者的旗号来救平民,结果在巴赫穆特被火箭弹击中救护车,连全尸都没留下,而俄军根本不管你是参战还是救人,只要是外国人全算雇佣兵,被俘了都没战俘待遇。 可不管是为了钱还是为了 “理想”,这些雇佣兵到了乌克兰都是同一个下场:当炮灰。他们大多没经过系统训练,尤其是拉美来的失业青年,连无人机都没见过,而俄军早就把雇佣兵聚集地当成优先打击目标,2025 年俄军光公开通报就打击了 147 个雇佣兵临时部署点,导弹一炸就是一窝。 更坑的是乌军的指挥体系,被俘的雇佣兵都说根本没人管他们,行动全靠自己瞎闯,后勤补给更是想都别想,弹药不够、医疗缺位是常事,西方援助一延迟,他们连饭都吃不上。 从 2022 年到 2025 年中期,算下来已有超过 2 万名外国人来乌克兰参战,来自 50 多个国家,可被俄军消灭的就有近 6000 人,平均存活时间不到 45 天,比乌军本土士兵死得还快。 康斯坦丁诺夫卡那 62% 的阵亡占比,不过是乌克兰 “金钱换命” 模式的缩影 —— 本土没人了,就靠高薪和口号骗外国人来填线,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雇佣兵,终究只是这场战争里随时可以被抛弃的消耗品,连名字可能都留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