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美国欠中国钱,给中国打了欠条,现在中国让美国还钱,美国还不起,中国把这个欠条卖给其他国家,这个国家呢欠美国钱,就以人民币的形式买了中国手里的美国欠条,然后拿着这个欠条去抵消他欠美国的钱。 2025 年初美国国债已经达到 36.1 万亿美元,比它一年的 GDP 还多两成多,每天光还利息就得花 20 多亿美元,2024 年利息支出更是飙到 1.1 万亿美元,比国防开支还多。 更要命的是,这债务还在涨,从 2008 年到 2025 年翻了近 4 倍,国会还在不停上调债务上限,1939 年至今已经调了 108 次,等于根本没真正限制住花钱的手。这种情况下,想让美国一次性还清某国的债,根本不现实,它只能靠借新债还旧债周转。 中国当然不会等着美国慢慢还,直接全卖掉又不行,一下子抛太多会让美债价格暴跌,中国自己也得亏钱。于是就有了更聪明的玩法:找那些欠美国钱又拿不出美元的国家做交易。 阿根廷就是典型,它又缺外汇又欠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美元债,美国还逼着它拿矿产土地抵账。正好中国和阿根廷有货币互换协议,阿根廷能换成人民币,中国就提议它买自己手里的美债,用人民币付款就行。 这操作妙在哪儿?阿根廷不用被逼着贱卖资源,花人民币就能拿到美债,转头就用这 “欠条” 抵消了欠美国的债务,等于没花美元就解了燃眉之急。 中国呢,既把手里的美债换成了人民币,还能再用这些人民币从阿根廷买牛肉、大豆和锂矿,等于把 “欠条” 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资源。更关键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认人民币是储备货币,美国想反对都没理由,只能看着这三角交易成了。 其实不止阿根廷,沙特也在做类似的考量。作为石油大国,它一直依赖美元结算,但美国动不动冻结资产的操作让它犯了嘀咕。 中国又递了个方案:沙特用人民币买中国手里的美债,再拿去抵欠美国的钱,这些人民币还能直接用来买中国的商品,既安全又方便。 这可不是简单的债务调换,要知道国债调换向来是政府调整债务的手段,比如减息换债或者换本金,但这种跨三国、用人民币结算的玩法,还是头一回见。 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人民币的跨境支付系统和货币互换协议,等于给各国绕开美元修了条 “高速公路”。以前大家都认美元,是因为美国国债号称最安全的资产,但现在不一样了,2023 年到 2025 年,三大国际评级机构都下调了美国的评级,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从 71% 掉到了 58%,人民币却从 1.5% 涨到了 3.2%。 肯尼亚用人民币换美元债,一年能省 2 亿多美元利息,巴西、阿联酋也跟着用人民币做贸易,大家都在慢慢看清:美元不是唯一的选择。 美国急了,甚至翻出百年前的旧债券说中国欠它钱,这种招数更显得底气不足。毕竟债务的本质是信用,当美国靠印钱、调债务上限过日子,信用早就在慢慢流失。 这场无声的变化其实和普通人息息相关,人民币稳了,进口东西更便宜,出国花钱也省心,企业做生意不用总担心美元波动。 那么,你觉得这种 “欠条换资源” 的玩法能持续多久?美元的地位还能稳得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