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荷兰公开对中方服软,声明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 声明里那句“暂停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1-23 11:22:14

11月19日,荷兰公开对中方服软,声明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 声明里那句“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不算惊人,真正耐人寻味的是紧跟着的解释——“鉴于近期的事态发展,我认为现在是采取建设性步骤的正确时机”。 这话听着像标准的外交辞令,可放在荷兰此前强势干预的背景下,每个字都透着“认怂”的意味。要搞懂这句“事态发展”的真正含义,得把这两个月中荷围绕安世半导体的博弈从头到尾捋一遍,里面全是产业链博弈的硬逻辑。 先得说清楚安世半导体到底是家什么公司。很多人以为它是荷兰本土企业,其实早在2019年,中国的闻泰科技就完成了对它的收购,现在是实打实的中资控股跨国企业。 只不过它的注册地还在荷兰,主要负责技术研发;而真正的核心产能,早就扎根中国了——广东东莞的工厂是全球同类工厂里规模最大的之一,占了公司总产量的一半,而且安世近80%的产品都要在这家工厂完成封装测试。 简单说,安世的“大脑”在荷兰,但“心脏”和“手脚”全在中国,全球汽车、消费电子行业需要的那些基础芯片,最终都得靠东莞工厂造出来。宝马、奔驰、大众、特斯拉这些巨头,全是它的大客户,年出货量超1000亿颗的规模,早就把它绑在了全球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上。 荷兰这次突然发难,靠的是今年6月刚生效的《投资、并购安全测试法》,这是荷兰第一次出台这类可以限制外资的法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背后少不了美国施压的影子,毕竟之前荷兰就跟着美国限制过对中国的芯片技术出口。 9月30日,荷兰经济部直接下了部长令,冻结了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和业务调整,有效期一年,说白了就是想凭行政手段把安世从闻泰科技手里抢回去。 更狠的是10月下旬,荷兰总部还断了对东莞工厂的晶圆供应,想通过掐断核心材料逼中国工厂就范。在荷兰看来,自己握着公司注册地和研发端,捏死中国的生产端还不是手到擒来,这种思路跟当初美国搞“50%穿透规则”时的霸道劲儿如出一辙。 可荷兰人千算万算,没算到中国这边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就在荷兰下部长令后没几天,安世东莞工厂的管理层直接宣布“暂停接受荷兰总部指令”,把运营权彻底交还给了闻泰科技。 这步棋一下,荷兰的如意算盘直接碎了。他们以为控制了注册地就控制了一切,却忘了现代产业链的核心早就不是注册地,而是产能、供应链和客户资源。 东莞工厂占着安世一半的产能,还掌握着最关键的封装测试技术,更别说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安世的客户一大半都在这儿。荷兰总部断供晶圆之后,东莞工厂虽然产量受了影响,全球产能锐减六成,但闻泰科技很快就通过国内渠道协调替代资源,勉强维持核心客户供应;反观荷兰那边,手里握着研发团队,却没了生产基地,根本没法给欧洲车企供货。 这就是卡雷曼斯嘴里“事态发展”的第一个核心:荷兰的单边干预,最先坑惨的是自己的欧洲盟友。安世的芯片几乎是欧洲车企的“必需品”,从博世到采埃孚这些一级供应商,全依赖它的供货。 断供没几天,德国汽车研究中心就发出警告,说车企的芯片库存最多撑一两个月,再断供就得停产。宝马、奔驰的采购部门天天给荷兰经济部打电话施压,德国经济部更是直接找上门,要求荷兰赶紧解决问题。 更打脸的是,欧洲车企为了活下去,居然开始自己想办法绕开荷兰总部,偷偷从欧洲工厂买晶圆运到中国,再跟东莞工厂签合同做封装测试。这一下就让荷兰的干预成了笑话——政府想卡脖子,结果企业集体“叛逃”,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 第二个关键的“事态发展”,是荷兰发现自己根本拿不到安世的“命脉”。他们原本以为凭着部长令就能接管安世的全球业务,可真动起手才发现,安世的核心资产早跟中国深度绑定了。 更让荷兰没底气的,是中国这边的冷静应对没给它任何可乘之机。闻泰科技接管东莞工厂后,没有搞任何激进的对抗,只是按部就班地保障生产、稳定客户,还通过法律途径向阿姆斯特丹法院提起上诉,把荷兰政府的干预定性为“违法行政”。 卡雷曼斯那句“鉴于近期的事态发展”,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扛不住了”:欧洲车企的施压顶不住了,拿不到核心产能的现实接受不了了,担心被反制的后果害怕了。11月19日的暂停声明,看似是“建设性步骤”,实则是被迫认怂。 当然,这事儿还没彻底结束,阿姆斯特丹法院之前的裁决还在生效,安世的控制权暂时还受限制,但荷兰敢主动松口,已经说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全球产业链深度交织的今天,谁都没法靠单边施压拿捏别人。 荷兰的服软,不过是又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想跟中国玩产业链博弈,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真正的底气,光靠耍行政手段搞单边主义,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