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突然内讧,稀土危机逼得政客集体“改口”!前首相石破茂直言:“中国的内政问题,日本应避免发表决定性言论”,鸠山由纪夫更是直接炮轰高市早苗“煽动危机”,强调“这是日本不应干涉的事”。 这波政客态度急转弯,绝非突然良心发现,而是稀土供应链的压力已经压得日本制造业喘不过气。高市早苗此前炒作涉华议题时或许忘了,日本经济的命脉早已和中国稀土深度绑定。 日本经济产业省2024年报告明确显示,其整体稀土进口依赖度达63%,而制造新能源汽车、精密芯片必需的中重稀土,依赖度更是接近100%,几乎没有替代来源。2025年1-9月中国海关数据更印证了这种依赖——日本是中国稀土金属和合金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占比高达59.3%,核心品类完全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中国2025年4月收紧中重稀土出口管制,11月又出台新规强化两用物项出口监管,这两步棋直接触及日本产业命脉。丰田汽车对中国稀土永磁材料的依赖度高达80%,每辆新能源车都需要2-3公斤镨钕材料,管制后其混动车型成本瞬间暴涨25%。 2025年6月印度因自身供应紧张断供日本后,铃木汽车的稀土磁体库存仅够维持72小时,被迫暂停“雨燕”混动版生产线,工矿板块单日下跌2.4%。半导体领域的信越化学也未能幸免,因稀土光学材料断供,高端光刻胶生产线停滞,相关业务营收暴跌60%。 日本为摆脱依赖折腾了十三年,耗资千亿日元打造“替代供应链”,最终却沦为空谈。南鸟岛附近5800米深海的稀土矿,开采成本是陆地矿的200倍,2026年1月才计划试采35吨泥浆,连塞牙缝都不够。 澳大利亚的稀土矿虽有储量,但仍需绕道中国湛江加工,无法摆脱对中国冶炼技术的依赖;印度投巨资搞稀土本土化,产出的产品纯度仅82%,连制造磁铁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根本无法替代中国99.99%纯度的高端产品。更讽刺的是,日本寄望的“转口贸易”通道,在中方严打灰色转口后彻底断裂,13年布局的替代链瞬间崩塌。 石破茂和鸠山由纪夫的“改口”,本质是看清了现实利益的轻重。他们心里清楚,高市早苗的激进言论只会招致更严的供应链管控,而日本根本承受不起更大损失。除了稀土,日本的水产品出口、旅游业早已受波及,持续对抗只会让更多行业陷入困境。这些政客并非真心尊重中国内政,只是在产业命脉被拿捏的现实面前,不得不收敛挑衅姿态。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绝非偶然,全球36.7%的储量、85%的冶炼分离产能,再加上90%的核心专利,构建起了难以逾越的产业壁垒。尤其是6N级高纯度分离技术,全球独此一家,让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望其项背。日本政坛的内讧,不过是单边挑衅遭遇现实重击后的必然结果——国际关系中,尊重他国底线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自身利益的必答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