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11月21日,2025年迪拜航展最后一天。当天下午,一架印度“光辉”战机在进行飞行表演时坠毁,迪拜媒体办公室表示,失事战机的飞行员已经遇难。 据航空专家分析,事故原因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飞机的控制系统出现了问题,导致飞机突然的滚转,飞行员尝试挽救飞机,但是时间和飞行高度的条件不足以让他挽救这架飞机。另外一种可能则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飞行员对高度或者姿态的判断出现了问题。 飞行表演的每一套动作都经过千锤百炼,安全预案更是反复推演,能在国际航展这种万众瞩目的场合出事故,绝非偶然。这款被印度寄予厚望的“光辉”战机,从诞生起就充满了争议。1983年项目正式启动,原本立志打造印度首款国产先进战机,结果一路磕磕绊绊,直到2016年才正式服役,研发周期长达33年,创下了全球三代机研发耗时最长的纪录之一。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已经是“光辉”战机服役以来的第二次坠毁。2024年3月,一架“光辉”在印度拉贾斯坦邦训练时,就因滑油泵故障导致发动机抱死,飞行员被迫弹射逃生。而这次迪拜航展的事故,还不是它第一次在国际舞台掉链子——2023年迪拜航展上,“光辉”的主表演机和备份机接连出现故障,最终直接缺席飞行表演,当时就有细心观众拍到静态展示的战机机身有液体滴落,印方仅辩称是“冷凝水”。 “光辉”的问题,早就藏在它的“出身”里。看似是“国产战机”,核心部件却严重依赖进口:发动机是美国通用电气的F404,雷达来自以色列,飞控软件依赖法国技术支援,弹射座椅则是英国制造。这种“万国牌”拼装模式,导致系统兼容性问题频发,印度航空发展局前首席工程师就曾透露,其飞控系统核心算法至今需要法国达索公司支援,2023年航展就曾出现过飞控计算机死机的情况。 目前印度空军现役的“光辉”战机约35架,这些战机大多被部署在二线中队,用于训练和飞行表演,很少出现在一线作战任务中。即便如此,它的出勤率长期低于50%,印度空军对其交付速度和性能也多次表达不满。这次印度带着“光辉”参加迪拜航展,本想拓展国际市场,此前向马来西亚、埃及等国推销均未成功,如今发生致命坠毁,无疑让其外销之路雪上加霜。 坠毁的是一架战机,逝去的是一位优秀飞行员的生命,暴露的却是印度航空工业的深层困境。没有成熟的自主研发体系,仅凭“拼装”拼凑出来的“国产战机”,终究难以经得起实战和时间的考验。是偶然事故,还是必然结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