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后,新加坡表态了。11月19日,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与彭博新闻社总编辑米思伟

小依自强不息 2025-11-22 19:34:59

12天后,新加坡表态了。11月19日,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与彭博新闻社总编辑米思伟对话时,被问及如何看待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7日涉台挑衅言论引发中日关系紧张局势升温,他回应了三点:一、各方都希望亚洲保持稳定,也自然希望中日找到办法为当前争议降温;二、中日关系非常复杂,包括要透过中美战略竞争大背景看待纠纷、中日始终没有走出二战阴影。希望中日两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向前看;三、新加坡和东南亚国家支持日本在区域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包括在安全领域,从而为本区域带来一定的稳定。 这三段回应,像一组精密的天平,一端放着区域稳定的现实诉求,另一端摆着大国博弈的复杂考量,而支点处,藏着东南亚国家在利益与原则间的微妙平衡。 最引人深思的是第三点——支持日本在区域安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新加坡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逻辑不难理解:希望借日本之力构建安全对冲,缓解自身面临的区域风险。 但他们似乎选择性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当前的日本正处于极右翼抬头的敏感时期——高市早苗政府不仅公然将台湾称为“国家”,还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其一系列行径已让周边曾受日本侵略的国家敲响警钟。 一个尚未彻底清算二战罪责、持续以修宪突破和平宪法约束的国家,其“安全角色”的强化,究竟是带来稳定的“安全阀”,还是点燃对抗的“导火索”? 历史早已给出答案:上世纪军国主义的扩张,正是从“区域安全贡献”的名义起步;如今极右翼势力的步步紧逼,不过是历史剧本的危险重演。 将区域安全寄托于这样的力量,最终可能在阵营对立的漩涡中,让本想规避的风险反而成倍放大。 再看第一点“希望中日降温”的表态,这确实道出了东南亚经济的核心焦虑——作为高度依赖区域产业链的经济体,中日关系恶化意味着贸易额下滑、投资项目停滞、供应链断裂,这是任何东南亚国家都无法承受的“发展阵痛”。 但问题的核心在于:降温的“钥匙”在谁手中?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也是《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原则的明确体现。 日本若不停止在台海问题上的蓄意挑衅,不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这一国际共识,所谓的“降温”不过是隔靴搔痒,甚至可能沦为对挑衅者的变相纵容。 黄循财的呼吁若只停留在“希望”层面,而不直指问题根源——日方的干涉行径,那么这种“稳”只能是表面的、短暂的。 第二点对中日关系复杂性的解读,将“中美战略竞争”与“二战阴影”并列为背景,看似客观全面,实则模糊了问题的本质属性。 台湾问题不是大国博弈的棋局,而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日本的挑衅也不是历史遗留问题的被动发酵,而是当下极右翼势力的主动出击。 “向前看”的前提是“正视历史”——日方若不正视二战期间对亚洲各国犯下的反人类罪行,不正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那么“向前看”的道路只会布满荆棘。 中日关系要实现真正的健康发展,需要日方在历史认知和现实行动上都作出正确选择,而非在模糊表述中逃避责任。 归根结底,新加坡的“求稳”心态可以理解,但区域稳定的根基从来不是大国间的权宜妥协,而是对各国核心利益的尊重、对国际法准则的坚守。 东南亚国家若真要守护区域的和平与发展,就不该在原则问题上“和稀泥”,而应明确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他国内政,支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当行动。 唯有如此,才能让“稳定”从脆弱的平衡,变为坚实的共识;让区域发展的大局,真正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石之上

0 阅读:241

猜你喜欢

小依自强不息

小依自强不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