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息 美联储陷两难 11月19日,美联储公布了10月会议的纪要。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内部对12月是否降息的看法存在明显分歧。部分官员认为,目前经济增速"温和",通胀水平"接近目标",支持保持利率不变的观点。而更多官员则认为,尽管已连续两次降息,但通胀仍然顽固,担心一旦降息就会让通胀卷土重来,"认为降息就不能再停了"。 鲍威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12月降息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并指出,由于美国当局可能"停摆",导致缺乏数据,这使得讨论变得更加复杂。很显然,美联储目前内部已经是"鸽派""鹰派""中间派"三分天下,各派的观点不相上下。 市场反应似乎更偏向于鹰派:根据CME"美联储观察"最新数据显示,目前12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70.2%,降息29.8%。 普通美国人则深受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因为美联储到底是要降息还是要维持利率不变,都将直接影响到美国人的钱包。如今,由于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已暂停全额发放,很多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正受到影响,该计划11月起仅发放65%福利,无法全额支付。美联储的犹豫不决,暴露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韧性十足的增长与顽固的通胀并存。 美联储的"鸽鹰之争",实则是美国经济"保增长"与"抗通胀"的两难困境。内部派系博弈、政府停摆导致的数据缺失,让利率决策陷入僵局。市场倾向维持利率不变,可普通民众却在为这种犹豫买单,福利缩减叠加物价高企,生活压力陡增。这也说明,当经济深层矛盾浮出水面,单一货币政策难破局,平衡政策目标与民生福祉,才是对治理能力的真正考验。 我觉得美联储现在就像走钢丝,一边是通胀压不下去,一边是经济可能失速。但说实话,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利率调整上,本身就是个误区。美国经济的问题根子很深,不是央行一家能解决的。当货币政策用到极限还不管用时,可能需要更多结构性改革。普通人最倒霉,政策摇摆不定,钱包先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