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兵:“朝鲜战争,当中国军队拔出刺刀,冲出来和你展开肉搏战的时候。你能感受到

熹然说历史 2025-11-19 22:14:38

美国老兵:“朝鲜战争,当中国军队拔出刺刀,冲出来和你展开肉搏战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他们不是想打赢你,而是想和你同归于尽!“每当听到中国人的号声响起,联合国军就做好了开始撤退的准备。“ 1950年冬天,零下30多度的长津湖地区,一名美军海军陆战队老兵至今难忘那个让他战栗的夜晚。当志愿军的冲锋号声在山谷中回荡时,他看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战斗意志——那些穿着单薄军装的战士们拔出刺刀,眼中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视死如归的决绝。这种超越生死的勇气,让经历过太平洋战争的美军老兵们至今回想起来仍然震撼不已。 在2016年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美军参战老兵比尔密斯回忆说:“当志愿军朝你冲过来时,特别是在晚上,你会把他们看作超人,你会感到根本无法阻挡他们。”比尔密斯是美军海军陆战第一师的成员,19岁就参军入伍的他来自密苏里州的农场家庭,有着中西部青年特有的朴实性格。战前他和战友们都认为凭借美军先进的武器装备,这次作战应该不会太困难。 另一位老兵罗伯特哈兰当时只有18岁,来自俄勒冈州的伐木工人家庭,从小习惯了在严寒中劳作。哈兰告诉美国之音:“可以想象史密斯将军向盟军致敬,不可能向一直在交战的敌人致敬。”这些年轻的美军士兵在踏上朝鲜土地时,面对的是50年来最严寒的冬天,但更让他们震撼的是志愿军战士那种超越常人理解的战斗精神。 长津湖战役从1950年11月27日打响,持续了近一个月。在美国老兵的记忆中”小小的山坡上挤满了正在爬山的志愿军,少说也有几百人!他们都低着头,背着枪,很快地向山上奔来,好像没有准备射击,好像山上没有守军。“这种夜晚的冲锋让美军感到恐惧,因为志愿军战士展现出的不是普通的战斗勇气,而是一种”同归于尽”的决绝精神。 美军在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美陆战1师的火力却强于整个第9兵团。其师属陆战炮兵第11团下辖4个炮兵营。第1、2、3营各装备18门105毫米榴弹炮,第4营装备18门155毫米榴弹炮。师属第1坦克营装备63辆M26重型坦克,6辆M4中型坦克,2辆M24轻型坦克2辆,合计71辆。面对这样的装备差距,志愿军战士依然选择了最直接的战斗方式——刺刀见血的肉搏战。 美军还十分惧怕志愿军的冲锋号,号声响起,志愿军不顾生死,潮水般地一波接一波英勇冲击,让美军目瞪口呆,胆战心惊,不是缴枪投降就是抱头鼠窜。曾经有一个阵地,惨烈到只剩下2名战士,弹尽粮绝。大批敌人又包围上来了,我战士吹响冲锋号,竟然把敌人全部吓跑了。这种现象让美军老兵们至今都感到不可思议。 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志愿军战士穿着单薄的棉衣,缺乏充足的后勤保障,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出色的战斗能力。一名美军老兵回忆说,当志愿军战士拔出刺刀冲锋时,他们的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决心。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让装备精良的美军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长津湖地区的最低气温极其罕见地降到−36 F(−38 C),导致交战双方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而其中志愿军由于后勤补给不足,一部分军队必须进行急行军穿插,在行军过程中丢弃了棉衣,其受气候影响的程度远远甚于美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志愿军战士依然坚持战斗,这种精神力量让美军感到震撼。 美军老兵马鲍在回忆录中写道,他的500名士兵在长津湖战场17天后只剩下16人。长津湖之战极其惨烈,马鲍在向比蒂回忆这场战役时,数度哽咽。马鲍说,当他们扼守的一座山头快被志愿军攻陷时,他向士兵们下令: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实在不行就拼刺刀。这场战斗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战后,这些美军老兵对当年的敌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他们认识到,志愿军战士那种”同归于尽”的精神背后,是对祖国和信念的忠诚。比尔密斯在晚年经常向年轻人讲述那段历史,他总是强调无论政治立场如何,都应该尊重那些为了自己信念而战的战士们。 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7000多人,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减员7300人。而志愿军第9兵团也在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这场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的战役,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 如今,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美军老兵大多已年过九旬,但他们对那场战斗的记忆依然清晰。每当回忆起志愿军战士们冲锋时的情景,他们都会感到深深的震撼。正如一位老兵所说:“我们见证了人类精神的极限,那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力量。” 70多年过去了,那些亲历长津湖战役的美军老兵们至今仍对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力量感到敬佩。他们用自己的回忆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你认为这种超越生死的精神力量来源于什么?在和平年代,这样的精神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1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