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专家说,若美俄打起来,全球会有50亿人死亡。但如果美国和中国爆发核战情况如何?中国院士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中国防得住,而且手段不止一套。 当美俄核战可能毁灭50亿生命的研究报告震撼世界时,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浮出水面:如果美中爆发核冲突会怎样?这个答案,就藏在85岁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的话里。 核战争的威胁从未像今天这样真实。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一旦美国和俄罗斯全面爆发核冲突,将会导致全球50亿人死亡。这个数字来自发表在《Nature Food》期刊上的权威研究,专家们通过计算核爆炸后的”核冬天”效应得出结论。但当这种担忧转向中美关系时,情况却有所不同。 钱七虎院士明确表示:“我们对于指挥领导机关,对于我们的战略武器是要万无一失、绝对安全的,也就是说对敌人的任何打击,包括核打击,我们都能保护我们的安全。随着敌人打击手段不断发展,我们的防护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告诉我们人民,告诉我们领导,我们是能够防得住的,而且防的手段不是一套。”这句话的分量,来自于中国防护工程60多年的技术积累。 钱七虎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陌生,但他干的事情却关系着每个中国人的安全。1937年10月出生于江苏昆山的他,60余载从事防护工程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以及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等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说白了,他就是专门研究怎么防核弹的。 钱七虎院士致力于解决战场有生力量的防护技术难题,提出了非饱和土的三自由度模型,建立了核爆炸荷载与土中浅埋工程结构相互作用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研制出核爆炸模拟试验装置。这些听起来很专业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让中国有了对付核武器的科学办法。 从技术层面看,中国的核防御体系确实有底气。我国预警网络包含三个关键节点,部署在山东、黑龙江、海南的相控阵雷达站,构成覆盖210度方位的监测网,能在洲际导弹发射后8秒内捕捉尾焰信号。这套系统的厉害之处在于反应速度,2023年9月某日凌晨,这套系统曾精确追踪某国潜射导弹试射,从发现到计算弹道仅耗时49秒,比五角大楼同类系统快11秒。 地下防护工程更是中国的强项。它采用波纹钢板与混凝土复合结构,战略设施防护门抗压强度达到每平方厘米7.2吨,相当于在邮票大小的面积承受7辆重型卡车。这种防护标准,电磁屏蔽层由7种特殊合金叠加,可抵御百万吨当量核爆产生的电磁脉冲,这项技术指标比北约标准高出42%。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核防护不只是军用,民用设施也在同步升级。中国的地下民防工程,这一工程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当时中国面对核威胁,便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的战略。现在这些设施已经实现平战结合,杭州亚运场馆地下车库改造后,配备核生化过滤系统,可保障8000人紧急避难。深圳地铁16号线隧道深埋65米,衬砌结构参照抗核爆标准设计。雄安新区新建社区普遍设置三角形抗冲击避难单元,单个空间可容纳300人防护72小时。 在反导技术方面,中国的进步同样明显。北部战区某反导部队最新演训数据显示,拦截成功率从2020年的71%提升至现在的94%,反应时间缩短至182秒。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防护技术的不断进步。 钱七虎院士提出了防护工程深地下发展方向,在国内倡导并开展了深部非线性岩石力学以及防护工程抗核武器钻地毁伤效应的研究,形成了分区破裂化、岩爆、大变形三者统一的深部岩石非线性力学理论。这意味着中国对核威胁的应对不是被动防守,而是主动研发。 2018年,钱七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800万,他全部都捐给了贫困学生。这位为国家安全奉献一生的老人,把个人荣誉看得很淡。钱七虎院士倾心竭力防护工程60年,具有强烈的报国情怀和使命感,治学严谨,淡泊名利。 当然,谈论核防御并不意味着中国想要核战争。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有了可靠的防护能力,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平。中国的核政策一直是防御性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这种克制建立在有效防护的基础上。 钱七虎院士用一句朴实的话总结了中国的核防御能力:我们防得住,而且手段不止一套。这句话听起来不张扬,但底气十足。因为它背后是60年的技术积累,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更是14亿中国人民安全的保障。 从50亿人的生死威胁到中国院士的坚定承诺,核阴霾下的世界需要更多理性声音。你觉得在核威胁面前,技术防护和外交努力哪个更重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