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

桃叔笑谈 2025-11-19 17:48:00

德国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来。 德国总理默茨这番操作,说白了就是将技术和安全议题政治化,给自己的通信网络建设出了个天大的难题。 且不说所谓的安全隐患根本没有实际证据支撑,单是眼下5G网络对中国企业的深度依赖,就足以让这个禁令显得格外不切实际。 丹麦的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华为在德国5G无线接入网的市场占比高达59%,全德8.2万个移动通信站里有一半都搭载了华为技术,德国电信三分之二的无线接入网、沃达丰55%的无线接入网都靠华为撑着,这种绑定程度早就不是说拆就能拆的。 英国巴克莱银行也测算过,仅替换现有华为设备的直接成本就高达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近200亿元,相当于德国年度基础设施预算的12%,德国电信得独自扛下11亿欧元,而且沃达丰和西班牙电信各要分摊约7亿欧元,相当于各自年度核心业务投入的五分之一。 麻烦的是这25亿欧元还只算硬件更换,后续的工程停机损失、设备兼容性调试、技术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根本没计入,德国铁路公司自己算过,单替换旗下900个华为基站就需要4亿欧元,工期长达5至6年,期间高铁晚点率会上升15%,货运效率下降10%,而整个德国的替换规模是其数倍,这些隐性损失简直没法估量。 通信网络可不是简单的拼乐高,华为设备和德国现有通信架构已经磨合多年,形成了稳定的生态闭环,强行换成诺基亚、爱立信等欧洲厂商的设备,光是频段适配、协议兼容这些问题就够折腾,搞不好还会出现区域性通信中断、信号覆盖盲区。 欧洲厂商的设备在性价比上也完全没优势,华为设备价格比欧洲同行低15%-20%,峰值速率却高出54%,这也是德国运营商多年来青睐华为的核心原因。 而且就算欧洲厂商满负荷生产,也只能满足六成左右的替换需求,剩下的缺口要么只能拖延建设进度,要么就得依赖美国厂商,这无异于刚摆脱一个依赖又跳进另一个陷阱。 6G领域方面,德国想抛开中国玩自主根本不现实,《日经亚洲评论》和东京调查公司的统计显示,中国6G专利占比已经达到40.3%,稳稳占据全球第一,美国都只有35.2%紧随其后,而华为的专利中38%都是标准必要专利,涉及通信标准最底层的技术,这种地基式的专利布局可不是短时间内能绕开的。 当年5G时代华为就凭着15%的标准必要专利占比拿到全球第一,现在这种优势还在延续,德国要是真把中方组件排除在外,未来建设6G要么得支付巨额专利费,要么就得在技术上落后于人,相当于自己主动放弃了全球6G竞争的先机。 这种不明智的选择,也让德国国内早就吵成一团,默茨政府年初刚设立500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特别基金,现在又要追加20多亿欧元的设备替换补贴,不少民众都在质疑资金是不是用错了地方。 德国经济部还在评估禁令的实际影响,大众、西门子等巨头更是直接公开反对,大众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在中国,西门子的很多尖端技术和数字化工厂都在中国有广泛应用,他们很清楚一旦失去中国这个创新和应用的前沿市场,自己在全球的竞争力会受到致命打击。 欧盟内部的分歧也让德国的计划难推进,14个欧盟成员国明确反对减少对中国设备的依赖,塞浦路斯100%依赖中国设备,奥地利、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依赖度都超过60%,德国强行推进“去华为化”,不仅要承担自身的技术和经济风险,还可能引发欧盟内部的贸易摩擦。 英国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当年英国禁用华为后,额外耗资31亿美元,5G建设直接推迟2-3年,网络中断率上升40%,而德国的华为设备依赖度远超英国,替换难度和风险只会更高。 德国电信CEO早年前就吐槽过无线接入网根本不算关键设施,强行替换纯粹是自找麻烦,现在政策强压下只能硬着头皮推进,可没人能保证网络稳定与建设进度不受影响。 毕竟通信网络建设是为了服务经济和民生,不是为了配合政治表态,把技术问题政治化,最终买单的还是德国的纳税人、企业和普通民众,这种得不偿失的操作,到底能坚持多久恐怕连德国自己都没底。 信息来源:中华网《德国总理称不用中美6G的设备可行吗。推动数字主权》

0 阅读:10
桃叔笑谈

桃叔笑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