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把事情“闹大”了! 原来在香港发40亿美元债只是烟雾弹,真正的狠招是 在美

桃叔笑谈 2025-11-19 18:49:26

中国把事情“闹大”了! 原来在香港发40亿美元债只是烟雾弹,真正的狠招是 在美元市场上建立比美国更可信的资产定价体系,在美元的地盘上给美元重新定价! 中国在香港发行的40亿美元债绝非单纯融资,这规模仅占外汇储备0.13%,根本算不上大额募资,其实真实目的藏在背后:借发债吸引全球近500家投资者下单,毕竟这次还迎来了30倍超额认购。 关键是42%的认购来自各国央行、主权基金这类“重量级玩家”,中东、欧洲投资者占比超四成,能看出大家认中国资产。 这份认可的底气,恰恰来自中国债券市场的硬实力,支撑这一布局的是中国债券市场的硬实力,如今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183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的位置,已具备成为定价基准的基础。 关键是这个市场正持续吸引全球资本涌入,截至2025年4月,已有1160余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有债券总量高达4.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700多亿元,外资用真金白银投票的背后,是对中国资产稳定性的认可。 熊猫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更是直接体现了这种定价体系的吸引力,截至2025年8月,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和跨国企业成为发行主力,占比高达50%,较2024年全年提升27个百分点。 而外资对中国债券的配置也早已从初期的试探转向中长期布局,瑞银资产管理的数据显示,外资对中国境内债券的持仓从2018年的2000亿美元升至6000亿美元的峰值,虽有短期波动但2024年下半年起再度回升,其中3000亿美元配置于中国国债,1000亿美元投向政策性银行债,这种中长期配置趋势正是定价体系可信度的最好证明。 中国的定价权争夺并不局限于债券市场,上海原油期货的崛起已经成为区域定价的风向标,自2018年上市以来,其与迪拜等中东原油现货价格相关系数保持在0.95以上,与国内汽油、柴油批发价相关系数也分别达到0.82和0.86。 跨国石油公司、贸易商等标杆企业纷纷参与交易,境外交易者日均成交占比超两成、持仓占比近四成,形成了反映亚太地区供需的价格信号,打破了欧美市场对原油定价的垄断。 这种从大宗商品到金融资产的定价权突破,形成了协同效应,让全球资本看到了除美元资产外更可靠的选择。 反观美元资产,近年来受政策波动、债务高企、通胀反复等因素影响,可信度持续下滑,全球央行和主权基金开始加速分散配置,人民币资产凭借与其他发达市场固定收益的低相关性、低波动性,成为理想的避风港。 瑞银对全球央行客户的调查显示,2025年以来各国央行仍在增持人民币资产,而中国债券市场目前境外投资者持债占比仅2.4%,国债外资持有占比也仅5.9%,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这意味着中国资产定价体系的影响力还将持续扩大。 中国用40亿美元债的“小动作”吸引市场目光,实则通过持续开放的债券市场、不断完善的交易机制、稳定的资产收益,在美元主导的全球市场中搭建起了一套更可信的定价标准,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布局,正在悄悄改变全球资产定价的游戏规则,让美元不得不面对在自己的地盘上被重新定义价值的现实。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桃叔笑谈

桃叔笑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