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总是敢于欺负中国,再而三的?毛主席曾经说:日本之所以敢发动侵华战争,最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1-19 12:10:33

日本为什么总是敢于欺负中国,再而三的?毛主席曾经说:日本之所以敢发动侵华战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因为在日本人的眼中,中国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国度,无论是在清朝还是民国政府时期,中国人民始终都是在自己忙于自己的事情。 日本敢三番五次欺负中国,说白了就是两头的原因凑一块儿了 —— 一边是日本盯着中国这块肥肉蓄谋了上百年,早就把侵略当成国家战略,另一边是当时的中国确实像一盘散沙,无组织无纪律的样子全被日本人看在眼里,毛主席那话说得戳破了本质,问题的根子终究还是在自己这儿 先说说日本那点心思,所谓的 “欺负” 根本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写进国策里的预谋。1868 年明治维新刚起步,明治天皇就发了《御笔信》,喊着要 “开拓万里波涛,国威布于四方”,说白了就是要学西方列强搞扩张,而中国就是他们最眼馋的目标 到 1890 年,首相山县有朋干脆抛出 “大陆政策” 底本,把日本本土叫 “主权线”,把中国、朝鲜这些邻国划成 “利益线”,宣称要 “保卫利益线”,说白了就是要把爪子伸到中国地盘来 日本的 “赌国运” 战略能一次次得逞,全是中国的混乱给了他们底气。1894 年甲午战争,日本倾举国之力来搏一把,而清朝连个像样的作战计划都没有,慈禧一会儿要打一会儿要和,就怕耽误做寿,李鸿章光指望列强调停,手里的兵还派系林立,南北洋舰队根本没法统一指挥 结果打起来惨不忍睹,平壤战役里清军死了 2000 多人、被俘 701 人,日军才伤亡 698 人,整个战争中国伤亡 24256 人,日本还不到 1 万人,海战伤亡比更是夸张的 9:1。最后签《马关条约》赔了 2.3 亿两白银,日本拿这笔钱接着扩军,等于中国帮着敌人武装自己,这 “赌局” 赢了一次,日本的野心就收不住了 1904 年的日俄战争更荒唐,两个列强在中国东北打仗抢地盘,清廷居然宣布 “局外中立”,眼睁睁看着自家土地被糟蹋 日本又一次赌赢了,虽然没拿到赔款,却抢走了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国际地位一下窜上去,军国主义思想更疯了。这就像赌徒赢了第二把,彻底认定中国这块地盘好抢,反正不管怎么闹,中国都没本事抱团反抗 到 1927 年《田中奏折》更是把野心扒得精光,那句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就算有人争论奏折真假,日本的行动却句句照着剧本走 这份由铃木贞一等人炮制的计划,早就把如何霸占东北、掠夺资源、甚至对抗美苏都盘算好了,说白了就是把侵略中国当成了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而支撑他们敢这么想的,还是中国的混乱局面 —— 民国那会儿军阀混战比吃饭还频繁,皖系、直系、奉系打来打去,今天你占河北,明天我抢山东,根本没人把精力放在防外敌上,蒋介石还喊着 “攘外必先安内”,把枪口对准自己人,这样的中国在日本人眼里,可不就是块随便切的蛋糕 日本军队里的 “下克上” 传统能得逞,更是吃准了中国没抵抗力。1931 年九一八事变,根本不是日本高层的正式决策,就是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几个中下级军官带着一万多关东军搞的鬼 可当时东北军有 19 万人,却接到了不抵抗命令,眼睁睁看着沈阳被占,四个多月东北就丢了。这种 “自己人不管自己人” 的场面,让日本彻底没了顾忌 —— 连正规军都不抵抗,还有什么好怕的?后来这种 “下克上” 成了惯例,基层军官随便挑事,高层默认甚至追认,本质上就是看透了中国的组织力差,就算挑事也没人能组织起有效反击 1937 年南京保卫战的血泪,更是把 “无组织无纪律” 的代价刻在了历史上。14 万守军守南京,看起来人不少,可指挥系统从一开始就烂透了 蒋介石先是自己抓指挥,眼看要被包围了才把烂摊子扔给唐生智,唐在部队里根本没威信,各部队将领互相不信任、不配合 等到要撤退时更乱了,书面命令说大部分部队正面突围,口头又说能渡江的可以过江,命令自相矛盾,除了少数部队突围,剩下的全乱了套,士兵找不到指挥官,军官各自跑路,14 万人没守几天就溃散了。 日军进城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 万平民遇害,这悲剧与其说是打不过,不如说是自己先乱了阵脚,正如毛主席说的,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没人能拧成一股绳对抗外敌。 从头到尾捋一遍就清楚了,日本的野心是早就有的,从明治维新到《田中奏折》,百年谋划从没停过,但敢一次次动手,核心还是中国的状态给了他们机会。 清朝腐朽无能,军事改革磨磨蹭蹭,朝堂上只顾内斗享乐;民国军阀割据,指挥系统混乱,官兵离心离德,连自家地盘被人打仗都能中立,这样的 “无组织” 在侵略者眼里就是最好的 “邀请函”。 日本的 “赌国运” 不是运气好,是算准了中国散沙一盘,打了也没人能合力还手,而 “下克上” 的底气,更是来自对中国抵抗力量的蔑视。说白了,不是日本多勇敢,是当时的中国太让人失望,被人欺负的根子,终究是自己先站不稳脚跟。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