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啥总敢一次次挑衅中国?毛主席早有精辟论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

史记越玉门 2025-11-18 16:18:15

日本为啥总敢一次次挑衅中国?毛主席早有精辟论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近代史上日本一次又一次对华采取强硬姿态,背后绝非偶然因素促成,先辈伟人早已点透其中关键,问题的根源还是要回到当时中国自身的处境上,那个年代的中国,没能形成足够强的向心力,普通人很难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力,这就让日本觉得有机可乘。 1868 年之后,日本通过一系列变革实现了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但本土自然资源短缺的困境一直没能缓解。为了打破这种局限,日本勾勒了一套长远的对外扩张蓝图,中国正是他们计划中最核心的目标,想要通过掌控中国的土地和资源,实现称霸亚洲的梦想。 他们的扩张步骤很有计划性,先从离自己本土最近的区域着手,首先盯上了琉球群岛,1872 年就强行将这片土地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当时的清政府没能拿出有效的应对办法。之后日本就以琉球为据点,在 1874 年派兵进犯台湾,虽然因为其他列强的反对没能达到最终目的,但丝毫没有收敛侵略的野心。 见台湾方向没能得手,日本又把注意力转向了朝鲜半岛,1876 年借着朝鲜内部动乱的机会派兵介入,还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当地驻军的权利,甲午年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日本趁机扩大事端,主动挑起战争。 当时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出兵迎战,最终落得全军覆没的结局,日本顺势占领了辽东和山东的部分区域,还逼着清政府签下不平等条约,成功将台湾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 占据台湾之后,日本继续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势力渗透,1910 年通过条约形式正式吞并了朝鲜,还迁移了大量本国人口到当地,让朝鲜彻底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这两步战略实现后,日本获得了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向前推进的基地,想要侵略中国的想法变得更加迫切。 接下来,中国东北 —— 也就是当时人们说的满蒙地区,成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从1910年到1931年这二十多年里,日本不断扶持中国国内的军阀势力,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掠夺当地资源,还悄悄派遣军队逐步向东北渗透,1928 年,他们策划阴谋暗害了东北军阀张作霖,让东北陷入了没有统一领导的混乱局面。 1931 年,日本找了个借口发动事变,当时驻守东北的军队没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让日本顺利拿下了东北全境。之后他们扶持了傀儡政权,迁移人口到东北建立工业设施,把这片土地打造成了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后方补给基地。 日本原本打算在短时间内彻底征服中国,却没料到会遭遇顽强的抵抗。后来不得不改变策略,扶持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的手段,同时向华南地区进军,控制主要的交通线路,想要切断中国抗日力量的补给通道。 日本之所以敢这样一步步得寸进尺,除了自身有强烈的扩张欲望,还离不开当时已经具备的实力基础。经过变革后的日本,构建了完整的军事体系,陆军规模发展到七个师团,海军的舰艇数量和总吨位都占据明显优势,士兵的枪械装备实现了全面覆盖。 他们的军事后勤保障体系也相当完善,国内的铁路里程远远超过当时的中国,还征调了大量汽船用于物资运输,兵站、通信、医疗等相关系统都形成了近代化的运作模式。再看当时的中国,近代以来就存在中央与地方治理不协调的问题,清朝后期中央的管控力逐渐减弱,地方势力各自为战,互不配合。 美国虽然曾经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过不满,但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继续向日本出售可以用于战争的物资,直到自身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才逐渐改变了这种态度。德国作为日本的盟友,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仍然在持续向日本提供军火支持。 日本的侵略计划最终没能完全实现,关键在于中国人民的逐渐觉醒和全民族的联合抗战。尽管前期因为内部整合不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当全国人民凝聚起反抗侵略的坚定意志,就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强大力量,把日本拖入了持久战的困境之中。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其中蕴含的教训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国家的强大不仅仅需要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更需要全体民众同心协力、团结一致,需要建立健全的治理体系和强大的社会整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牢牢守护好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国家的统一和民众的凝聚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那么在你看来,这段历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史记越玉门

史记越玉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