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坛炸锅!共同民主党议员提交重磅法案:凡在集会中发表针对中国的仇恨言论、公然侮辱中国损害国家尊严者,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消息一出瞬间引爆韩国舆论场。 这几年,中韩之间的关系一直不算稳定,时不时就因为文化、经济、历史等议题闹出点摩擦,尤其在韩国民间,部分人对中国的不满情绪早就积累不少。 不管是限韩令带来的阴影,还是网络上关于传统文化归属的争议,都让一些韩国网友对中国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这种背景下,突然有人想立法禁止“辱华”,而且还是以刑事惩罚的方式,自然让很多人接受不了。 韩国是个言论自由度比较高的国家,街头集会、示威游行几乎是家常便饭,每逢政治动荡或者社会矛盾激化,光化门广场总是挤满了抗议人潮。 过去大家最多担心警察驱散,或者被媒体曝光,但从来没想过说几句情绪化的话也可能坐牢,所以这项法案刚一露面,不少舆论就炸了。 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这事,保守派议员、民间团体也纷纷跳出来反对,认为这是“跪着搞外交”,甚至抨击这是“拿韩国人的嘴巴送给中国”。 共同民主党在韩国属于偏左政党,一直主张和邻国搞好关系,尤其在对中政策上相对温和。 这项法案虽然只是由个别议员单独提出,还未进入正式审议,但能被提交上来,本身就说明党内有一部分人认为应当在对中关系上采取更谨慎的态度,这种想法在政坛里可能站得住脚,但放到民间,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现在的韩国社会,年轻人普遍对中国没什么好感,有一部分是受到网络舆论影响,另一部分则是长期以来中韩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误解越来越深。 所以这时候突然说,谁要在集会里说中国坏话就得坐牢,对很多人来说就像是火上浇油。 当然,支持法案的人也有,他们认为,如果任由一些极端言论在公众场合乱飞,不但影响社会氛围,也会破坏中韩之间本就脆弱的外交关系。 特别是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度不低,很多出口企业、旅游业、影视产业都和中国市场有联系。 要是因为几句过激言论惹怒对方,最后买单的还是韩国自己,所以他们希望通过立法,把过头的言论限制住。 但问题是,这种法案到底该怎么界定所谓的“侮辱”或者“仇恨言论”?是针对国家、政府,还是针对文化、民族?这些界限模糊不清,容易引发执法上的混乱,也可能被某些人拿来做政治工具。 更关键的是,韩国社会对“国家尊严”这个概念的认同感,并不一定和执政党一致,很多韩国人认为,自由表达本身就是尊严的一部分,如果连表达不满的权利都被限制,那国家形象就更不会好看。 再说了,真正影响国家尊严的,未必是街头喊口号的人,而可能是那些在外交上让步太多、经济上毫无底气的决策者。 这件事也反映出韩国内部在对中关系上的分歧越来越大,一边是政界高层希望维持稳定,避免惹麻烦;另一边是民间情绪日益激烈,甚至带有一些民族主义色彩。两边拉扯之下,出现这种“立法管嘴”的想法也就不那么稀奇了。 目前这项法案还没有进入国会的正式审议程序,能不能通过、会不会修改、有没有实际执行的可能性,都还要打一个问号。 但它引发的这场风波,已经足够让韩国社会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在处理和中国的关系时,是继续保持务实理性,还是要顺着国内民意走向更强硬的路线?这个问题,恐怕短时间内很难有答案。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韩国执政党拟推立法:侮辱外国可判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