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想要当皇帝:李世民登基前的权势地位究竟有多“可怕”? 要知道唐朝的江山,说

康安说历史 2025-11-19 00:44:33

难怪想要当皇帝:李世民登基前的权势地位究竟有多“可怕”? 要知道唐朝的江山,说句夸张的,一半是李渊的名头打下来的,另一半实打实是李世民骑着马砍出来的,这种凭实力攒下的家底,搁谁身上都得琢磨更进一步,更别说本身就有“济世安民”野心的李世民。 十八岁那年,李世民就跟着李渊在太原起兵,刚出道就拿下西河之战的开门红。当时他带着一队新兵蛋子,一路军纪严到没人敢拿百姓一根菜叶,短短九天就端了西河城,全程没费多少力气,回来就被封了右领军大都督,成了三万大军的核心将领之一。 这时候的李建成还在跟着李渊打辅助,而李世民已经开始独当一面,这种起点差距往后越拉越大。霍邑之战时,李渊被隋军堵在城下,连下几天雨军粮都快断了,吓得想收拾东西回太原老家,是李世民拽着李建成一起苦劝,硬是把老爹的退缩念头掐灭,然后设下埋伏斩了隋将宋老生,一战打通进军长安的道路。 这一战让李渊彻底看清二儿子的本事,进城后直接封他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手握京城的行政权,这时候的李世民才二十岁,比现在刚毕业的年轻人混得都风生水起。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的“刷副本”模式更是开了挂。武德元年九月,陇西的薛仁杲带着十万大军来犯,唐军几战连败,李渊派李世民挂帅出征。 这时候的唐军刚吃了败仗士气低落,李世民一到前线就下令紧闭营门避战,硬生生熬了六十多天,等薛仁杲的军队粮尽军心涣散,他突然率军杀出,在浅水原一战斩首数千人,接着一路追击把薛仁杲逼得投降,陇西千里地盘就此纳入唐朝版图。 李渊大喜过望,直接给李世民加授雍州牧,封秦王,食邑万户,要知道当时朝廷的一品大员俸禄都没法和这比。 可这只是开始,没过多久刘武周占领山西,连李渊的老巢太原都丢了,唐军将领没人敢去应战,又是李世民主动请缨,带着三万精兵一路北上,在柏壁之战中以少胜多,不仅收复太原,还把刘武周赶到突厥,彻底稳住了唐朝的北方防线。 这时候的李世民,已经成了唐朝的“救火队长”,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而他的军功也早就甩了太子李建成几条街。 最离谱的是武德四年的虎牢关之战,这一战直接把李世民的威望推到顶峰。当时洛阳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联手反唐,一个占着中原腹地,一个带着十万大军驰援,李渊都觉得这仗难打,想让李世民先撤。 可李世民偏要“一波流”,他留下一部分兵力围堵洛阳,自己带着三千玄甲军直奔虎牢关,靠着地形优势硬是挡住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这一战下来,唐朝一下子平定了两大割据势力,整个华北、中原地区全成了唐朝的地盘,李世民的战功已经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 李渊没办法,特意发明了一个“天策上将”的官职给他,位在三公之上,比太子的地位还高半头,允许他开天策府,自己任命府里的官员,这相当于给了李世民一个“国中之国”的权力。 有了天策上将的身份,李世民的权势彻底扎下根来。他的天策府里,文有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顶尖谋士,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这样的猛将,后来他又开了文学馆,招揽了虞世南、孔颖达等十八位学士,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他治国的核心班底。 更关键的是,他还手握实际的行政权,担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整个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官员任免、赋税征收、军队调动全归他管,这片地方比李渊直接控制的地盘还大还富。 当时长安城里的百姓,提到秦王李世民比提到皇帝李渊还激动,街头巷尾全是他的战功传说,连皇宫里的禁军将领,不少都是他的老部下。 相比之下,太子李建成虽然名分上是继承人,可军功没多少,手下的人才也远不如李世民,只能联合齐王李元吉搞些小动作,比如用重金收买李世民的部下,甚至下毒想害死他,可这些手段反而让李世民的班底更团结。 这时候的李世民,手里有兵有粮有钱有权,还有一群死心塌地的人才,威望更是盖过皇帝和太子,说是“半个皇帝”都谦虚了。 他的食邑从最初的敦煌郡公一路加到三万户,家里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堆成山,李渊赏赐他的宫女、马匹数量,比太子的规制还高。 更可怕的是,他的军队战斗力极强,手下的玄甲军是当时天下最精锐的部队,总兵力超过十万人,而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卫队只有几千人,根本不是对手。 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要是不想当皇帝才奇怪,就像一家公司里,二股东带着团队把公司做大,手里握着核心业务和客户,而大股东只是挂个名,换成谁都会觉得自己该坐老板的位置。 李渊后来也意识到不对劲,想把李世民调到洛阳当“分公司老板”,可李世民知道一离开长安就会被架空,硬是没去。 到了武德九年,矛盾彻底爆发,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只能乖乖立他为太子,没过多久就禅位给他,这一切看似突然,其实都是他之前积累的“可怕”权势的必然结果。 要是换做别人,手握这么大的权力,恐怕早就动手了,李世民能忍到玄武门之变,已经算是能沉住气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